(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核舟记教学设计1苏教版.pdf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核舟记教学设计1苏教版.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核舟记教学设

计1苏教版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核舟记教学设

计1苏教版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

法。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教学重点

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

不。教学难点

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

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2、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写作

时代。

魏学洢(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

(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

集》。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

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二、正音、正字1、检查预习。

2、易读错、写错的字词。3、通假字。4、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

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

式。

四、研读细部

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掌握的实词、

虚词;

2、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3、概括段的主要内

容;

4、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

第1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

叫”。)2、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罔:否定副词,

没有。尝:时间副词,曾经。盖:句首发语词。云:句末语气助词,

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3、

内容要点:

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

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

等词语印证“奇巧人”。第2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有奇、许、轩敞者、相望、惨2、

重点虚词:

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的

内容不同。3、内容要点:

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语言简洁:“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

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响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

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

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

述人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第3段:1、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

诎、历历。2、重点虚词: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3、

内容要点:

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

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

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

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

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

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文中有哪些细节描

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

什么含义?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FF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