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中国国失失眠眠症症诊诊断断和和治治疗疗指指南南2017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神经内⼆科刘玲概述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中符合失

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

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者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患者的⽣活

质量,甚⾄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危及个及公共安

全,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负担。定义失眠症是以频繁⽽持续的⼊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

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可孤⽴存

在,或者与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或药物滥⽤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分类慢性失眠

症:病程≥3个⽉,频度≥3次/周短期失眠症其他类

型失眠症:仅在不能满⾜慢性失眠症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诊断,需慎重诊断流⾏病学现患

率:采⽤相对严格的标准,2003年在北京市进⾏的随

机抽样调查中,普通成失眠症患病率为9.2%。2006年进⾏的⼀项研究显⽰,中国成有失眠

症状者⾼达57%。⾃然病程:成失眠持续

率为30%-60%,提⽰失眠的病程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另⼀⽅⾯,失眠具有⼀定⾃然缓解性,病

程呈现波动性。危险因素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

险因素。性别:⼥性患病风险为男性的1.4倍。既往史:曾经存在失眠发作的群再次发病率是

普通群的5.4倍。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群的

新发病率是⽆家族史群的3倍。应激及⽣活事件:负性⽣活事件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

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个性特征:神经质、内

化性、焦虑特性、完美主义。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病理机制和假说过度觉醒

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种过度觉醒。这种过度觉醒

横跨24⼩时的⽇周期。3P假说:3P指易感因素、促发因素、维持因素。该假说认为失眠的发⽣

和维持是由3P因素累计超过了发病阈值所致。

临床评估临床⼤体评估:1、主诉:就诊希望解决的睡眠问题。核⼼信息包括失眠的具体特点、

⽇间症状及其基本表现和持续时间。2、睡前状况:

3、睡眠-觉醒节律:4、夜间症状:5、⽇间活动和功能:6、其他病史:7、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精神检查:8、家族史。主观测评:睡眠

⽇记;量表评估客观测评:1、多导睡眠图;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3、体动记录检查。并⾮

失眠的常规检查。合并其他睡眠疾病、诊断不明、

顽固⽽难治性的失眠、有暴⼒⾏为时应考虑这些辅助⽅法。诊断标准慢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如

下,且标准A-F都必须满⾜:A.患者报告或者患者

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

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没有照顾者⼲预难以

⼊睡。B.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疲劳或萎靡不振;注意⼒、专注⼒或

记忆⼒下降;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

;情绪不稳或易激惹;⽇间瞌睡;⾏为问题;动⼒、精⼒或⼯作主动性下降;易犯错或易出事

故;对⾃⼰的睡眠质量⾮常关切或不满意。诊断标准C

.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或环境解释。D.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间症

状⾄少每周出现3次。E.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

的⽇间症状持续⾄少3个⽉。F.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间症状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

释。短期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与慢性失眠症类似,但

病程少于3个⽉,且没有频率的要求。诊断流程鉴别诊断失眠可以作为独⽴疾病存在(失眠

症),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共病性失眠症)或是

其他疾病的症状之⼀。需要区别单纯性失眠症、共病性失眠症或失眠症状。睡眠障碍:评估流

程见下页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鉴别诊

断治疗适应症:慢性失眠症:需要进⾏规范性治疗。短期失眠症: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

素,去除诱因可以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

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症。对于短期失眠症患者需要积极进⾏治疗。治疗总体⽬标:增加有

效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相关性⽇间损害

;减少或防⽌短期失眠症向慢性失眠症转化;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兵的风

险。具体⽬标:去除诱发因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

常;改善睡眠后达到的具体指标,如总睡眠时间>6⼩时、睡眠效率>80-85%、睡眠潜伏期<

30分钟、⼊睡后觉醒时间<30分钟、降低觉

醒次数或者减轻其他失眠症状;在床与睡眠之间建⽴积极和明确的联系;改善失眠相关性⽇间

损害,如精⼒下降、注意或学习困难、疲劳或躯体症状

、情绪失调等;改善与失眠相关的⼼理⾏为学问题;避免药物⼲预带来的负⾯影响。治疗持续

性评估:每⽉1次临床症状评估每6个⽉或旧病复发时

,需对患者进

文档评论(0)

cui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