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六经辨证.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的六经辨证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是外感辨证方法之一。六经辨证内容有:

太阳病主要症状有恶寒、头痛而兼项强、脉浮,这是因感受风寒,营卫失调所致。有头痛、恶寒、脉浮症状的,属太阳经表证,有表实和表虚二种证型。表实,无汗,脉浮紧;表虚,有汗,脉浮缓。

阳明病主要症状是身热、不恶寒而恶热、汗出烦渴、脉洪大有力。腑实证的主症有腹痛拒按、大便秘闭、潮热、甚则谵语、脉沉实有力。这是因热盛津伤,热结胃肠所致。属实热里证。

少阳病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喜呕、不欲食、脉弦等。该型的特点是往来寒热,既非发热恶寒、全身疼痛的表证,又非发热不恶寒、大便燥结的里证,而且胁下硬满等症状,说明病邪已不在太阳之表,但也未入阳明之里,故把少阳病称为“半表半里”证。

太阴病大多由三阳病传变而来,一般的特点是没有发热。太阴病常见腹满、呕吐、泄泻、口不渴、食不下、脉缓弱等症状,与阳明病同为里证,但性质相反,阳明属实热,太阴属虚寒;阳明是胃肠燥热,太阴是脾胃寒湿。

少阴病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嗜睡(似睡非睡)、脉微细。是因心肾两伤,阴阳气血俱虚所致。临床上以阳虚为多见,故有恶寒肢厥、下利等症的出现,属阳虚里寒证。若肾阴受伤较甚,则可见心烦失眠的虚热证。

厥阴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同时也是比较严重的阴经病,其特点是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主要症状为四肢厥冷、厥多热少或厥少热多、神识昏乱、口渴、咽干、气上冲心、心中觉得疼痛而有热感、饥不欲食等。

六经病常见并病或合病:指一经的证候未愈,又出现另一经证候,简述如下:??

太阳与少阳合病临床表现既有太阳病的头痛、发热,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如里热偏盛,热迫于下则下利后重,迫于上则见呕逆。

太阳与阳明合病临床表现既有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又有阳明病的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粪水、肛门灼热等里热症状。

阳明与少阳合病一则偏重于少阳经,虽有阳明腑实证又见口苦、胸胁满闷的症状比较明显;一则是偏重阳明经,虽有少阳病症状,但身热口渴显著,还出现下利热臭粪水,脉滑数。

三阳合病指太阳与少阳之邪热同入阳明经,以致出现身热、口渴、汗出、腹部胀满、身倦沉重、转侧困难、语言不利、口不知味、颜面污黑、神昏谵语、小便失禁等。

熟练掌握六经传变规律,选择相应的方剂对症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

文档评论(0)

189****09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