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
1总则
1.0.1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实现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编制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的智慧工地建设。
1.0.3智慧工地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规定。
PAGE
PAGE42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
综合采用各类信息技术,围绕人员、施工机械、物料、环境等施工现场关键要素,具备信息实时采集、互通共享、工作协同、智能决策分析、风险预控等功能的数字化施工工地。
2.1.2智慧工地平台smartsitemanagementplatform
围绕智慧工地建设,支持工地现场复杂信息环境下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运行的软件平台。
2.1.3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
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
2.1.4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数字化表达工程项目相关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虚拟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2.1.5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
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2.2符号
HTTPS—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RTSP—多媒体串流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RTMP—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
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10—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PH—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ionconcentration;
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
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HLS—动态码率自适应技术,httplivestreaming。
3基本规定
3.0.1实施智慧工地的工程项目应在项目初期合理规划,编制智慧工地专项建设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3.0.2智慧工地建设应对数据计算分析能力、通信共享能力、存储备灾能力进行分析评估,满足各项功能应用和功能扩展的需求。
3.0.3智慧工地建设内容宜包含工程施工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3.0.4智慧工地建设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制度,智慧工地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应用、数据安全等应符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等国家及安徽省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规定。
3.0.5智慧工地建设评价宜参照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4系统与数据集成
4.1一般规定
4.1.1系统集成建设内容宜包括系统架构、功能配置、数据互联。
4.1.2数据集成建设内容应包括数据内容、接口形式、数据类型、数据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频率。
4.1.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具备与政府信息接口或第三方平台接口对接能力。
4.1.4施工现场应具备智慧工地建设软件平台、硬件和网络环境。
4.1.5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数据共享、安全与保密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的规定。
4.2功能要求
4.2.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由数据采集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等组成,平台架构如图4.2.1所示。
图4.2.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架构图
4.2.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分权分域管理。
4.2.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集成宜包含数据集成、访问集成、应用集成、运行环境集成等内容。
4.2.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数据接口应公开发布,数据交互应采用标准接口方式和通讯协议。
4.3数据要求
4.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