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人工智能“创作工具说”.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驳人工智能“创作工具说”

闻天吉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传统作品之间具有一定相似

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存在争议。著作权法的诞生依

托于对作者创作力的认可,保护的是一定门槛下的“创造性劳动”,而非宽泛的人类智力

投入。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者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人力投入、用户多次输入的提示词以及后续

修改的人力投入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著作权法不保护的一般人力投入。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者

和用户对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输出的最终成果不存在“可预测性”,因此人工智能系统不

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工具”。即使人类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修改后的产物或可被认

定为作品,也需要排除人工智能系统在其中的贡献。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作工具说著作权法

引言

“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被提出。

。2023年11月,美国参议员

提出的《2023年人工智能研究、创新和问责法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定义是“产生输出”(如

内容、预测、建议等)以及“在设计上可利用机器和人力投入,以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和自主性

运行”的工程系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intelligencegeneratedcontent,AIGC)便是前

述人工智能系统在机器和人力投入下,以不同程度的自主性运行、输出的产物。人工智能生

作者简介:闻天吉,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媒体融合中的版权理论与运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330)阶段

性研究成果。

①参见【美]罗素、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殷建平、祝恩、刘越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第17页。

?ArtificialIntelligenceResearch,Innovation,andAccountabilityActof2023(AIRIA),CongressionalRecord-Senate,15

November2023,SEC.101.

.85.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

(Monthly)No.1,2024

成内容形式多样,文字、图片、歌曲等都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系统输出的对象。根据《生成式人

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的规定,在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

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这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人工智能

生成内容是否可以成为作品而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引发了热议。

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权的判决来看,我国司法实践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人

类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这一创作工具进行创作的产物,是人类的作品。这一观点可以称为“创作

工具说”。比如在涉及腾讯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文字生成软件“梦幻写手”(dreamwriter)生

成内容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中(以下简称“梦幻写手案”),法院认为:“梦幻写手”在生成内

容的过程中,主创团队相关人员做出了选择与安排,这些选择与安排应当纳入涉案文章的创作

过程;该案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际上是主创团队在人力投入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创作工

具系统而产生的内容,涉案文章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又比如在2023年11月作出判决的

李某某诉刘某某侵害作品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以下简称“AI文生图案”)中,北

京互联网法院认为,原告利用StableDiffusion模型生成图片时,“对于人物及其呈现方式等画

面元素通过提示词进行了设计,对于画面布局构图等通过参数进行了设置,体现了原告的选择

和安排”,并且后续通过增加提示词、设置相关参数对图片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原告的审美

选择和个性判断”。因此,原告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图片的本质是原告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

行创作,涉案人工智能模型设计者仅是创作工具的生产者,原告才是涉案图片的作者。这两

个案件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中人力投入法律性质的认定存在差异。从判决结果来看,最终会产

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问题。本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