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诉讼中专业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ocx

知识产权诉讼中专业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问产权诉讼中专业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一、我国当前学问产权诉讼鉴定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和证据立法滞后,虽然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鉴定结论这种证据形式,但及之相配套的鉴定制度却至今未能建立。使得在学问产权诉讼中大量出现的鉴定工作在目前的鉴定体制下暴露出诸多问题。详细表如今:

1、托付鉴定机构繁杂。

2、托付鉴定的事项范围不统一。

3、鉴定结论称谓不标准。

4、鉴定人员程度不齐。

5、鉴定根据不明确。

6、鉴定规则制度不完备。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问产权诉讼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其一,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学问产权诉讼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鉴定无标准、无程序、无标准以及重复鉴定、屡次鉴定的现状,拖延了诉讼审理时间,增加了诉讼费用,进步了当事人的诉讼本钱。

其二,造成了审讯权让渡。理论上对专业鉴定的法律性质没有明确,理论中造成相识上的混乱。一些法官出于对法定鉴定机构及其行政级别,或者对权威专家的盲目信任,习惯性地将鉴定结论视为一种优于其他证据的形式,不经本质审查推断,无条件地将鉴定结论作为审讯的根据。也有一些鉴定机构不能分清职责,在鉴定结论中甚至作出司法认定。

其三,孳生了新的司法腐败。一方面,专业鉴定的混乱给少部分司法人员供应了暗箱操作的时机;另一方面,有些鉴定机构拜金主义思想严峻,出具模棱两可,甚至虚假的鉴定结论。败坏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对于学问产权诉讼中的专业鉴定的上述现状,最高人民法院也曾以会议纪要形式提出指导意见(关于全国部分法院学问产权审讯工作座谈会纪要法[1998]65号),该纪要规定:

1、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理案件的实际须要,确定是否进展专业鉴定。

2、假设没有法定鉴定部门,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选择鉴定部门进展鉴定;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须要可以指定有确定权威的专业组织为鉴定部门,也可以托付国家科学技术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展鉴定,但不应托付国家学问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国家版权局进展专业鉴定。

3、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鉴定专业技术问题,对所提交鉴定的事实问题发表意见。

4、人民法院应当就当事人争议的专业技术事实,向鉴定部门提出明确的鉴定事项和鉴定要求;应当将当事人供应的及鉴定事项有关的全部证据、材料提交给鉴定部门;当事人提交并要求保密的材料,鉴定部门和鉴定人负有保密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告知鉴定部门的名称以及鉴定人的身份,当事人有权对鉴定部门提出异议,也有权要求鉴定人回避。

5、当事人有权就鉴定工程的有关问题向鉴定部门和鉴定人提出自己的意见,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细致探讨答复。

6、人民法院应当监视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在科学、保密、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预的状况下作出专业鉴定结论。

7、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将鉴定结论以及作出结论的事实根据和理由、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人民法院。鉴定结论应当经过当事人质证后确定是否采信;当事人有权要求鉴定人出庭承受质询。未经当事人质证的鉴定结论不能采信。

除鉴定之外,在学问产权诉讼中还有另一种运用特地学问对特地性问题进展推断的活动,即专业询问。由于学问产权诉讼具有专业性强,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等特点,往往使案件的审理难度增加。因此,为解决这一困难,在目前的司法理论中,对上述科技学问的认知和确定常常会运用鉴定和询问两种方法。

笔者认为,在学问产权诉讼中的确存在法官需向专家进展询问的状况。其中既有进展技术询问的状况,也有进展专业法律询问的状况。而聘请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使询问专家也受到一系列庭审规则的制约,如回避制度、合议制度等等,既符合正值程序原则,也可以符合程序地解决法官对特地问题的认知实力缺乏的状况,值得提倡。但专家参及询问,无论是技术询问还是专业法律询问,往往都是非书面,也是不通知当事人的,是法官在开庭和合议之外进展的。这种做法剥夺了当事人听审和申辩的权利。它既无法保证询问专家有无利害关系,又无法使专家对询问结果担当责任,将裁判结论建立在没有参与庭审,没有经过质证和辩论,不担当相应后果的所谓专家意见之上,这对当事人是极不公允的。违反了诉讼的正值程序要求,也违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法定证据原则和辩论原则,是不应当提倡的。

二、专业鉴定的性质探析

学问产权诉讼中专业鉴定现状的无序和混乱,并非学问产权诉讼所独有,只是由于学问产权诉讼较一般民事诉讼更多地承受专业鉴定,才使此问题凸现。反观整个民事诉讼,专业鉴定问题早已暴露出其制度上的弊端。出现问题的缘由,外表看是因为缺乏相关的制度设计,但根源却在于理论上对鉴定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性质相识不清。这一理论上的模糊相识,干脆导致鉴定终究应由谁来主持,法定鉴定结论的性质是什么,鉴定的主体及其资格和责任等根本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