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354《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docx

GB 17354《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PAGE2/22

《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PAGE2/16

GB17354《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2月24日国标委综合〔2020〕54号文下达的5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修订《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项目编Q-339。

(二)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将有效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碰撞速度,低速碰撞中如何有效地保证汽车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这些新兴零部件仍能保持正常功能,对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性能提出了新技术要求,成为了汽车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车辆前端结构除了满足车内乘员保护及行人保护,还应在低速碰撞中保护车身的主要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和装置不受损坏,以降低社会经济成本,为建设和发展节约型绿色生态汽车社会服务。

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是我国汽车公告管理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强制性标准是主管部门加强汽车产品管理、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企业产品规划和研发的重要技术文件。随着城市道路交通低速碰撞事故不断增长,车辆使用工况出现了新变化和新形势,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可以吸收低速撞击的能量,降低外部物体对车身的冲击,对车体结构和内外部重要部件具有主要的防护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的国家标准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发布于1998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对于车辆在进行低速碰撞试验后的性能要求已不能满足当今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有激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微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安装于前后端保护装置内部及附近区域。因此,对摄像头和前后端保护装置内外部的各类传感器的技术要求亟待加入新标准中。

(三)主要工作过程

主要工作概述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研究工作组,于2017年4月启动标准研究与起草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牵头组织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研究修订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强制性国家标准。工作组通过技术调研、集中讨论、现场调查和试验验证等多种形式,广泛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开展乘用车前后端保护标准的研究与修订工作,深入研究汽车低速碰撞相关的技术及应用情况,集合行业力量共同修订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前期预研工作

2017年4月—2018年1月,标准工作组研究和分析了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技术协议及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调研结果如下:

=1\*GB3①乘用车前后端保护标准法规现状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1980年发布了UNR42《关于认证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保险杠等)的统一规定》,我国现行关于前后端保护装置的国家标准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与UNR42等效。其他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等,也都有相应的关于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的法规。目前未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将车辆前后端保护装置内部的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纳入技术要求,修订本标准的同时可以积极推进中国法规修订内容推向国际车辆法规协调,促进UNR42和ISO2958:1973国际标准的修订。

=2\*GB3②自主品牌前后端保护装置开发水平

国内自主品牌已具备相当的前后端保护装置开发能力,国内主流主机厂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广汽、比亚迪等企业车辆前后端保护装置性能均考虑相关技术要求。

=3\*GB3③国内在售车型保险杠横梁离地高度数据调研

起草组组调研了55款市场上销量较大的车型保险杠横梁截面高度和中心离地高度。结果表明,大部分车型保险杠横梁截面高度至少为100mm;不同车型保险杠横梁中心离地高度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在调查的车辆中,大部分车辆保险杠横梁中心离地高度位于450mm~500mm区间内。

考虑与上一版标准的技术延续性和车辆碰撞相容性,将碰撞基准高度由445mm调整为450mm,调整后碰撞基准高度可以保证大部分车型保险杠横梁在试验过程中发挥吸能作用。

④前后端保护装置试验测试能力

前后端保护装置性能试验属于汽车产品强制性检测试验项目之一,国内各类检测机构和汽车企业试验室拥有相当数量的前后端保护装置测试设备,拥有丰富的前后端保护装置测试经验,我国目前现有试验能力和试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新标准的检测要求。

目前,无论是前后端保护装置研发能力还是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