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化原典研读3
ResearchonChineseClassicIII-SelectedworksofChinesephilosophy
【课程编号】GEN03140
【所属模块】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学分数】(必备项):2
【适用专业】(必备项):励耘实验班课程
【学时数】(必备项):32
【开设学期】:四
【已开设次数】:3
【建议选课人数】(必备项):30人左右
【先修课要求】:《中国哲学》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必备项):Email:lixiangjun@bnu.edu.cn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本课程选择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主持编写的《近思录》一书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讨论、评价。《近思录》选择北宋道学思潮代表人物周敦颐、二程、张载四人的语录、文摘等六百二十二条,分为十四卷,从论道体始,进而论为学之道,最后明圣贤气象,而以辨异端作为辅助,全书构成了一个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结构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近思录》一书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性著述的典型代表,展示出中国传统哲学不仅有实质内容上的体系,也表现为自觉的形式上的体系建构,研究《近思录》,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培养学生阅读文史元典的正确方法,把文本理解与意义建构结合起来,以客观了解为基础,进一步从古今交融的大视野中加以审视、评判,阐发其永恒性蕴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方法指导和理论储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古为今用,吸取文史元典中的精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态度。注重文本研究,提倡求实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通过对文史元典的研读,彰显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博大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本课程共16周32学时。按照《近思录》一书的内在体系结构,分为导言、道体、为学之道、圣贤气象几个部分,而为学之道部分再细分为总论为学、内向的为学之道、外向的为学之道三个部分。
导言(1周2课时)
主要内容:
《近思录》的编撰意图与编撰过程
《近思录》的思想内涵与思想体系
《近思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化
《近思录》的学术影响
教学要求: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总体了解。
第一章——道体(5周10课时)
主要内容:
从天人之学到体用论
本体宇宙论
心性情论
物我关系论
教学要求:对《近思录》的体用论有深入理解,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从究天人之际到明体达用的范式转换。
第二章——为学之道(5周10课时)
主要内容:
总论为学
内向的为学之道:穷理、存养
外向的为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制度、教学、出处进退
教学要求:理解《近思录》关于为学目的和为学方法的论述,它的重点在内圣之学,以“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作为为学之道的两翼,尤其突出道德涵养论在为学之道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章——圣贤气象(5周10课时)
主要内容:
圣贤道统
圣贤气象
历代儒者评价
教学要求:体会道学家在终极观上有一个从追求外在道德践履的不朽到追求内在的道德心性的不朽的转变,他们追求圣人那种超凡脱俗而又不离人伦日用的精神境界。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必备项)
[清]江永:《近思录集注》,上海书店,1987年版;
[美]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姜锡东:《近思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李祥俊:《道通于一:北宋哲学思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祥俊、贾桠钊:《近思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结构》,《哲学研究》2014年第9期。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必备项)
教学方式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研读、教师课堂评点、师生课堂讨论、学生课外阅读等环节。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研究型、探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史元典的能力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外,必须依靠学生的课外学习为辅助,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考核方式(必备项)
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大部分。平时考核应不低于学期总成绩40%(包括作业、论文、文献分析等),其中平时出勤10分,平时讨论10分,期中作业20分。期末考试应不高于学期总成绩60%,着重进行能力考察。
本课程教学将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讨论,考察学生对文史元典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期末举行书面考试,让学生就一些有代表性的核心范畴、命题进行分析,考察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史元典的能力。
【编写日期】:2015年6月15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