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学生行为惩罚细则(3篇)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学生行为惩罚细则(一)
一、前言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通过言语、肢体、网络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威胁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氛围。为了有效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惩罚细则。
二、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本校所有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各类学生。
三、欺凌行为的分类
1.言语欺凌:包括辱骂、嘲笑、诽谤、威胁等。
2.肢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
3.网络欺凌: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言论、传播恶意信息等。
4.关系欺凌:包括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
四、惩罚措施
1.轻微欺凌行为
警告:首次发生轻微欺凌行为,给予书面警告,并记录在案。
心理辅导:安排心理辅导员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认识错误。
家校沟通:通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中度欺凌行为
记过:给予记过处分,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公开道歉:要求涉事学生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公开道歉。
社区服务:安排一定时长的社区服务,培养其责任感。
停课反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13天的停课反省。
3.严重欺凌行为
留校察看: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期间若再次违规,将予以开除。
法律追究:涉及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开除学籍: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予以开除学籍。
心理治疗:强制接受心理治疗,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五、处理流程
1.举报与受理
学生、教师、家长均可通过多种途径举报欺凌行为。
学校设立专门的欺凌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受理和调查。
2.调查与取证
处理小组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询问涉事学生、目击者及相关人员,记录证言。
3.认定与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认定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依据本细则,确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4.反馈与跟进
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涉事学生及家长。
定期跟进涉事学生的表现,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预防与教育
1.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反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通过讲座、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反欺凌知识。
2.心理辅导
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3.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七、附则
1.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细则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学生行为惩罚细则(二)
一、引言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安全。为了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惩罚细则。
二、适用对象
本细则适用于本校所有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
三、欺凌行为的界定
1.言语欺凌:包括辱骂、嘲笑、诽谤、威胁等。
2.肢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
3.网络欺凌: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言论、传播恶意信息等。
4.关系欺凌:包括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
四、惩罚措施
1.轻微欺凌行为
口头警告:首次发生轻微欺凌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并记录在案。
书面检讨:要求涉事学生写出书面检讨,认识错误。
心理辅导:安排心理辅导员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家校沟通:通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中度欺凌行为
记过:给予记过处分,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公开道歉:要求涉事学生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公开道歉。
社区服务:安排一定时长的社区服务,培养其责任感。
停课反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13天的停课反省。
3.严重欺凌行为
留校察看: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期间若再次违规,将予以开除。
法律追究:涉及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开除学籍: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予以开除学籍。
心理治疗:强制接受心理治疗,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五、处理流程
1.举报与受理
学生、教师、家长均可通过多种途径举报欺凌行为。
学校设立专门的欺凌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受理和调查。
2.调查与取证
处理小组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询问涉事学生、目击者及相关人员,记录证言。
3.认定与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认定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依据本细则,确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4.反馈与跟进
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涉事学生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