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的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仿真程序开发 .pdfVIP

基于UM的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仿真程序开发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基于UM的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仿真

程序开发

作者:德米特里波戈列洛夫·雷强根纳季米克希夫·亚历山大·罗迪科夫

来源:《计算机辅助工程》2019年第01期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摘要:基于大型通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UniversalMechanism(UM),开发用于磁

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仿真的专用程序UMMaglev,其中:磁浮列车设置为多刚体模型,弹

簧和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视为线性或非线性力元;轨道梁设置为三维铁木辛柯梁模型,或从外

龙源期刊网

部有限元软件导入模态分析结果;轨道线路包含平面和纵断面曲线、超高和轨面随机不平顺;悬

浮和导向系统控制采用PID模型;多体动力学系统微分-代数方程求解采用Park刚性稳定法。该

程序可用于考察磁浮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能、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研究悬浮/导向气隙与

磁浮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分析轨道梁在动态电磁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关键词:磁浮列车;轨道;振动;耦合;多体动力学;数值积分

中图分类号:U237;U44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0871(2019)01-0028-08

引0言

磁浮交通具有磨耗小、噪声低、曲线通过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既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中低速),又适用于国内/国际干线交通(高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的磁

浮线主要有电磁悬浮(electromagneticsuspension,EMS)和电动悬浮(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EDS)2种制式。德国的Transrapid、日本的HSST、韩国的UTM和中国的CMS

系列均为EMS型。这种类型的磁浮列车需要施加主动控制以实现稳定悬浮。磁浮轨道一般采

用高架桥方式,列车以一定速度通过轨道梁会引发梁的振动,梁的振动又会影响列车系统,甚

至会发生共振,不仅影响乘坐舒适度,而且不利于轨道梁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开展磁浮列车-

轨道梁系统耦合振动的研究。[1-10]

ZHAI等[11]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上海高速磁浮线TR08型磁浮车辆与高架磁浮轨道耦

合动力学模型,其中:车辆为多刚体模型,共计133个自由度;磁浮控制系统为基于“位移-速度

-加速度”反馈的单电磁铁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模型;磁浮

轨道为“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未考虑轨道梁的剪切和扭转效应。梁鑫等[12]基于SIMPACK平

台建立高速磁浮车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基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反馈的单电磁铁PID控制模

型,并将ANSYS计算得到的轨道梁模态导入到SIMPACK中,但其模态计算方法为缩减法,

采用主自由度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只能生成近似的质量矩阵,导致系统总质量损失,精度

受使用者选择的主自由度数目和位置影响较大。刘德军等[13]和李小珍等[14]基于自主研发的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软件VRBIM和VTBIM建立中低速磁浮车辆-控制器-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

车辆为多刚体模型,桥梁为有限元模型,控制系统为基于“位移-速度”反馈的比例-微分

(proportion-derivative,PD)控制模型,未考虑加速度反馈,分析磁浮车桥系统的垂向动力,

未分析磁浮车桥系统的横向耦合作用。

自1985年起,德米特里波戈·列洛夫开始研发大型通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Universal

Mechanism(UM),然后带领团队经过30多年的持续研究,陆续开发铁道机车车辆、公路车

辆、履带车辆、单轨列车、轮轨磨耗、刚柔耦合、车桥耦合、疲劳耐久性、滚动接触疲劳、柔

龙源期刊网

性轨道和柔性轮对等20多个专业动力学分析模块,其中大部分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本文基

于现有的单轨列车、柔性轨道和刚柔耦合等模块

文档评论(0)

187****5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