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如何讲授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学是达成201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1条做出了“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定;第5条则提出“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什么?通过哪些史实呈现这些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哪些科学技术推动和如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倡单元设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探究一?怎样单元设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学?
1.依据课标,归类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课程内容标准
2011版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课程内容标准在不同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化、教学活动建议归类,如表3-5-1:
表3-5-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课程内容标准简表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时期
科技
思想文化
夏商周时期
①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③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②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秦汉时期
?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②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③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①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①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③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②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
隋唐时期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编者注:将大运河的开通置于隋朝的政治经济中)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编者注:将唐诗置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中)
◆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
宋元时期
②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①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②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
?
?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有条件的地方,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艺术
注:为体现时序特征,在必要时以数字序号编排。
与实验稿相比,2011版课标删减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九章算术》、《水经注》、《资治通鉴》等知识点外,还删减了赵州桥,“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等知识点;把《清明上河图》等知识点由“课程内容标准”的“绘画”转移至“教学活动建议”中;淡化了“汉字的演变”:除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不再明确要求。增加了老子、《农政全书》、元曲等知识点。
从数量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11则)思想文化少(6则);从分布看,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几乎遍布中国古代各时段;从影响看,科技偏重对世界的影响,思想文化则偏重对国内历史的影响。
2.选择明以前的中国古代科技进行单元设计
?(1)理解学科: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定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首先,整体梳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表现(是什么)
可按时代、背景、内容(科技、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及其影响列表。
其次,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定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16世纪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占世界重要科技成果的57%以上。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周边国家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不断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使得中华民族的文明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得中华各民族得以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政府对科技文化的重视与支持确保了它的长期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华民族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使科技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我国古代人民在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源泉;其中杰出人物关注时代需求、努力探索不断解决科技文化重大问题、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
(2)理解学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定位中国古代科技
首先,明确中国古代科技在中古史中的学习作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了一些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vitamix-料理机食谱其他--29种.pdf
-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深覆牙合【29页】.pptx VIP
- 河南省 唐河县志.pdf
- 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pdf VIP
- 学校热泵热水工程方案(3篇).docx
- 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pdf VIP
- 9.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件(共51张PPT)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住房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EPC)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J B-T 8521.1-2007 编织吊索 安全性 第一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pdf VIP
-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A股投资策略案例报告》62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