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近)零碳产业园创建指南 第1部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pdf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近)零碳产业园创建指南 第1部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近)零碳产业园创建指南

第1部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

1

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背景

《中国制造2025》提出,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

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园区在推动经济增长、吸引

外资、促进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40余年

的发展,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逐渐在

国家层面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三大示范试点园区:生态工业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绿色园区。这些园区在促进产

业生态链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例如,2021年生态工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企业

产值占比达4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工业用

水重复率达77%。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亮眼成就,工业园

区的绿色低碳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碳排放高、污染集中、

风险源多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划,

强调绿色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

出,要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

放。工信部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进一

步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推动

2

产业链绿色化。与此同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

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也

指出,要以标准为引领,推进绿色工业园区的创建示范,并

深化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的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已成功

创建100家绿色工业园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发展框架。

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传统的绿色园区建设

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碳发展需求。现有的绿色园区

虽然在资源利用效率、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在碳排放管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

足。例如,园区内产业结构复杂,能源、环境基础设施之间

的协同作用较弱,碳排放精准测算难、园区间低碳对标难、

减碳潜力定量化难、路径和机制设计难等问题,仍然是制约

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随着国际贸易

中碳壁垒的逐步加剧,如何应对未来国际竞争中的碳排放挑

战,也成为园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基于苏州工业园内循环经济产

业园区和园区内工厂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

案例分析等途径,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发展特征,研究制

定《(近)零碳园区创建指南第1部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

团体标准,建立符合我国目前工业园区发展特色园中园-循

环经济产业园和实际的标准体系,提升未来(近)零碳园区

特色园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探索(近)零碳园区

3

特色园区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助力我国工业

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基于我们的研究以及国内外(近)

零碳园区的实践经验,本报告初步提出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

创建(近)零碳产业园的路径,为“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园

绿色发展与(近)零碳评价路径提供了可实操的方法论和创

新思路。

(二)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出并归口。

(三)协作单位

上海启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能源建

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等

(四)中循协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启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上海能源建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质量

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有限

公司等。

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文件和信息,以便于在

起草过程中进行参考和引用。

2)标准起草:根据问题分析和资料收集,开始编写草

稿,初步表达出工作的内容和思路。整理草稿内容,进行合

4

理的编排和组织,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