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矿lLi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商业樓式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商业机会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要求都在加强,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入约为900亿元,恢复治理面积80万公顷。如果不考虑新增面积,有待治理的存量面积仍有约220万公顷,恢复治理及后续开发总资金需求估算在万亿元级别。巨大的资金缺口仅靠财政安排显然是“杯水车薪”,社会资本参与,多方联动、综合开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这其中蕴含巨大商机。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结束了地方政府传统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模式,地方政府面临资金短缺和高欠债的双重压力。新常态下政府将环境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如此背景下企业的积极参与可谓正当时,企业参与可以为地方政府减缓目前巨大的存量负债造成的压力和风险。
随着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矿山废弃地复垦土地的稀缺性也日益凸显。将矿山废弃地视为新的资源类型进行开发重建,成为土地开发利用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增量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同时,政府为了控制负债率,一些具有明确的收益机制和较高的收益率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交由企业承担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企业在运营期转让复垦土地、经营产品收费或政府采购服务来获取回报。所以获得土地增量和植入产业开发运营两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价值空间。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政策分析
《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坚持地方政府矿山地质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要进一步完善开发补偿保护经济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机制,尽快形成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问题“不再欠新帐,加快还旧账”统筹解决的保护与治理新格局。
《关于印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土地储备实施机构应为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土地整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招标委托第三方实施。也就是说,土地收储的行政管理权和具体建设实施是分离的。
《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强调,土地储备机构应组织开展对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为政府供应“净地”提供有效保障,并再次强调土地整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招标,委托与土地储备机构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实施。
《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强调: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服务、积极探索通过政府釆购实施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
《关于联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强调:不得违规取得未供应的土地使用权或变相取得土地收益,不得作为项目主体参与土地收储和前期开发等工作,然而,从实质上看,该文件与前述土地储备管理的文件要求并不矛盾,并未规定社会资本方不能参与土地整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该文件将土地储备前期开发明确列入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负面清单”,但并未限制符合规范性文件涉及土地修复整理的项目中的政府支付责任。财政部相关部门明确「10%”上限控制的仅是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并不包括政府从其他基金预算或以土地、无形资产等投入的部分,旨在鼓励地方积极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从上述政策文件的相关规定来看,政府鼓励“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负责、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其中土地修复、整理和前期开发的实施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即各地的土地储备中心,任何第三方包括政府平台公司都不能承担,这充分体现出“土地及其收益国有”的立法和行政原则。与土地修复、整理和前期开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委托第三方实施没有法律障碍。将土地修复、整理和前期开发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商业项目实施是合规的,包括为一些商业项目配置部分土地资产的二级开发或修复土地的再利用,这得到了一系列涉及商业法规文件和大量实践案例的支持。前提是,除了中长期的财政支出责任以外,不能因此增加地方负债。
土地修复或整理类商业项目不能触碰土地收支两条线的政策“红线”,其投资成本及收益不能直接或间接与土地预期收益挂钩。但是,土地前期开发的投资可以计入一级开发成本,土地出让收益可以在纳入预算管理后根据项目合同支付给投资人。
商业项目用地的取得。涉及公益并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部分可以协商划拨取得,目录之外的项目用地则需通过出让获得。根据《关于联合公布第三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