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体知识;其特点主要有:

①针对性。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②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③条理性。要使讲话内容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

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写作背景;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重点字词;词语积累;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

悲愤痛恨()挑拨离间()

制造恐怖()卑鄙无耻();整体感知;一、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在???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二、梳理文章的结构。;敌人:卑劣无耻;李先生无罪造到毒手;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本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品味探究;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开头两段就李公朴先生被暗杀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其一,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

其二,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

其三,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2、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③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

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罪恶本质。

;4、第④、⑤段连用七个“他们”,接着用十个“你们”还用十个“我们”是指什么?;他们;5、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第五段)

第一个“李公朴”指李公朴先生本人,第二个“李公朴”指像李公朴先生一样的革命者。

运用对比手法,将“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说明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和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7、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第五段)

“光明”指全国的解放;

“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表明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8、第⑧、⑨段中的“你们”“我们”指代谁?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

“我们”指的是讲演者和广大人民。

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感情,揭露了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你们”是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我们”表现了讲演者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9、文章结尾一句应如何理解?

文章结尾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作者

文档评论(0)

wzycx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