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
植被与土壤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区域认知:能够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土壤标本,知道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及土壤特征。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分析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的原因。
土壤
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组成: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颜色SoilColor
-01
黑土
黄土
华北地区
深厚疏松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不利于农业生产
南方丘陵地区
较多的铁元素
利于种茶、柑橘
东北地区
有机质含量高
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壤
土壤的质地
-02
黄土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
黏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平均颗粒
较大
适中
较小
通气透水性
强
良好
弱
保水保肥性
弱
良好
强
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剖面构造ProfileofSoil
-03
森林土壤
剖面构造最复杂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为主,颜色较深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淋失的矿物质再此沉淀、积累
坚硬的岩石
土壤剖面构造ProfileofSoil
-03
耕作层/表土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深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保水保肥性好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土壤
活动:观察、感受土壤SoilQuality
-04
土壤Soil
01户外找一个自然土壤剖面,拍照,说出里面包含了哪些土层?
02学校附近随机挖取小块土壤,用手捏紧,观察体积变化,说明原因?
03取小块土样用手捏紧,感受其中的水分?(通常分为干、稍湿、润、潮、湿五级)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
低等植物
生长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高等植物
生长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气地水土生人+成土母质+时间
世上本没有土
时间久了
也就有了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气地生人+成土母质+时间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气地生人+成土母质+时间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气地生人+成土母质+时间
现象
主导因素
简要解释
1
成土母质
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2
气候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
3
地貌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成土母质
——气候
——地貌
紫色岩石→紫色成土母质→紫色矿物质→紫色土壤
①北方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容易积累→土壤肥沃
②东北一年一熟→消耗有机质少;南方一年两熟到三熟→消耗有机质多
山顶细小风化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
山前平原接受细小风化物堆积→颗粒细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05
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环节。
功能
气
水
生
土
人
地
水
(减少地表径流,持续地为植物提供水分)
生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为众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和营养来源
人
农业的发展
合理利用、保护土壤
-05
品质较差的土壤
亚马孙河流域——生物炭
华北平原改良盐碱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
南方红壤——撒熟石灰、掺砂
优质土壤
休耕、种植绿肥、轮作、广施农家肥
P
N
Mg
Ca
K
选择性吸收
富集在土壤表层
刀耕火种
高温多雨
失去雨林保护
有机质快速分解
营养元素被淋溶
土壤贫瘠
生物炭改良后的黑色土壤
自然土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1 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课件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 高一上学期.pptx
-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鲁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4.1 水循环 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 4.1.2河流地貌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x
- 4.1+被动运输-高一生物同步教学实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1).pptx
- 4.1被动运输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pptx
- 4.1常见地貌类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课件湘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pptx
- 4.1陆地水体间及其相互关系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