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3.2课《蜀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蜀相》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
歌。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
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说诗歌的时候,
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
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
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
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
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
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
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
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
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
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
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4.背诵课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
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抱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
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
深层意蕴;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鉴赏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PPT出示对联:
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千万,草堂美誉留后
世;过潼关,朱门酒肉,菱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
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土木驳神
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幅对联写的分别是谁?(杜甫、诸葛亮)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
实战,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
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作者生平简介: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
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
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
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
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
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
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
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
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
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
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
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
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
(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
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
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