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经典诗词教学教案
经典诗词教学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
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
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
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
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
《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
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
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
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
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
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当堂背诵。
五、学习《望岳》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七岁会作
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上刚唱.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
越,后北游齐赵。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
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
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
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
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
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
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
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进土举,落第,于是
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
是五岳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2.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3.背诵指导。
六、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3题。A类
2.默写三首诗。B类
3.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C类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后二词,朗读、背诵这二首词。
2.理解二首词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