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研组新课程实施方案 .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城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子方案

古城初中理科教研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方案(试行)》

的精神,根据天祝县教育局下发的天祝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方案提

出的有关任务和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工作

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自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方案(试行)精神,立足学校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

进课程和教育教学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

二、实验基本目标和任务

1、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探索和验证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

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不断总结我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2、促进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与开发建设能力的提高,逐步建立与新课程

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积极开展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与学

方式的转变。

4、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高水平

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5.挖掘学校和网络丰富资源,构建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我校推进课程

改革与实验的过程中必将遇到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充

分考虑现有条件与可能,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新与旧、继承与发

展、借鉴和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等各方面的关系。

要坚持调查研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的寻求

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思路与办法,引导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实现课程改

革的既定目标。

2、持续发展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课改理论基础,我们要牢固树

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思想,明确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促进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原则:我校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

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工作。

4、教研驱动原则:无论是实验中诸多问题的解决还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都离不开教研在实验中的驱动作用。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

研究者的视角来对待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为实验工作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5,协同推进原则: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

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

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6、以人为本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

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

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要基于学生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

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生动活泼的

学校课程体系。重点加强三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一是校内的课

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

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

等。

2、以教研驱动新课程实施和教学工作,组织培训教师实践,全体教师讨

论、总结。

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与教师

发展结合、与教学实践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要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

课题立项和过程管理与研究工作,建立新的科研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注

重全体参与,成立学科课改小组,集中解决学科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

断发现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推进全校学科课改实验。

4、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过程要关注“课改”目标,形成与学生积

文档评论(0)

158****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