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凌源2022年高一下3月).pdfVIP

非连续性文本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凌源2022年高一下3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

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

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

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

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

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

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

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

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

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

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

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

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

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

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

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

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中,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

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

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

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

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

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

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

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

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

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

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

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材料二: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包括日

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

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诗歌中的意象是使用语言来

表现的。这种语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可称之为意象性的语言。意

象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性、拟喻性的语

言。诗歌中,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来鸿、去燕、

宿鸟、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菱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等,

都是意象性的语言,也可说是意象。在这里,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

意象是语言的内涵。

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表达作者的某种思

想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是意象,尤其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

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

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

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

意境。

(摘编自张得良《诗得意象自生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浅谈》)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杜二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决定了二人不同的诗歌风格,李诗飘

B.杜甫的一些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记游诗,可以作为地理研

究的辅助资料。

C.意象包括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是社

会意象的一部分。

D.诗人写诗运用意象性的语言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