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高职院校课堂小组学习模
式探究
作者:刘选俊王微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摘要: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课堂小组学习是团体参与的行为,其动力来源于小组学习的竞
争与合作。营造民主的团体氛围、确定团体目标以及均衡团体分组是开展课堂小组学习的基础;
有效利用紧张系统和稳态理论来调控团体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课堂小组学习的关键;最
终总结评价团体动力效果对于评估小组学习的成果极为重要,是下一轮学习模式改进的依据。
用团体动力学理论来观照高职院校课堂,可以为优化小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
新的思路。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高职院校;课堂模式;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1-0065-05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技
能的专门人才。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
握必要的实践知识,强化其实操能力和工作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然而,高
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钻研兴
趣,自信心不足,对未来缺少规划。体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听不懂”“吃不透”“做不
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高职院校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
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如何改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过程,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一直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基于“团
体动力学”理念,谈谈对高职院校课堂设计与实施的一些认识。
一、团体动力学概述
“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德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一文
中,是对团体内存在的不同潜在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行为受团体的影响以及团体内部成
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方面本质的探索[1]。团体动力学以一个完整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
团体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团体与个体的关系。团体动力学注重研究对象的动力关系和相互依存
关系,因此“动力”研究是勒温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动力”这个概念在心理学层面上涉及到有机
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量或潜在因素。勒温的研究是围绕着团体中个体的潜在动力之间的相互作
用来开展的。
勒温看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突出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课堂中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学
生,重视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人
格。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各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不仅注重需求和动力的意义,还强调各种心理动力在一个系统中的交互
作用,以及人的内在动力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
二、团体动力学与小组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勒温的研究关注两个关键词:一是“团体”。“团体”不是简单的个体成员的集合,而是把多
个个体组成的团体看成是一个整体,立足于这个整体去探寻推进整体发展的动力来源。二是
“动力”。“动力”可以归结为人与其自身心理环境在内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心理紧张系统。动
力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突出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3]。只有在人与心理环
境互相作用中观测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才具有整体的格式塔性。
(一)小组学习是一种团体参与行为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小组学习,其核心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团体成员聚在一起,依靠相互
团结的力量,通过互勉、互助和互爱,从而增进彼此情感,更情愿、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学习目标[4]。在以小组作为学习单位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学习是激发团体动力的
一种学习方式。
(二)团体目标激发小组学习动机
任何一个团体都会秉持一种目标作为团体活动的行动理由,被团体选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
上会决定团体成员的行为、团体作用的发挥、成员对团体的依赖性以及成员的态度和信心
[5]。团体的目标与成员的个人动机是紧密联系的,团体成员只有从心理上接纳团体目标,团
体目标才会呈现出强烈的需求紧张,促使个体成员产生学习动力并朝着团体目标而努力。
(三)稳态理论促成小组学习合作
坎农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躯体的智慧》中的重要理论,说明了稳态是一种可变且相对
恒定的情况[6]。稳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强调的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平衡状态一旦被新的需
求打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