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诈骗罪的主观要素
目录
1.诈骗罪概述..............................................2
1.1诈骗罪定义...........................................3
1.2诈骗罪特征...........................................3
1.3诈骗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分...............................4
2.诈骗罪的主观要素........................................6
2.1主观故意的概念.......................................7
2.2诈骗罪中主观故意的表现形式...........................7
2.2.1直接故意.........................................8
2.2.2间接故意.........................................9
2.3主观罪过与客观行为的关系............................10
2.4主观要素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11
3.诈骗罪主观要素的认定...................................13
3.1意图的证据认定方法..................................13
3.2认定意图的关键因素..................................15
3.2.1被害人的陈述....................................16
3.2.2诈骗过程中的行为表现............................17
3.2.3追缴或退还赃款的后行为..........................18
3.3主观要素与犯罪构成的关联............................19
4.诈骗罪主观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联.........................19
4.1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的结合............................20
4.2主观故意与其他心理状态的区别........................21
5.诈骗罪主观要素在量刑中的作用...........................23
5.1量刑标准中的主观要素考量............................24
5.2不同故意程度与量刑的关系............................25
5.3主观要素对量刑的影响分析............................26
1.诈骗罪概述
诈骗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种重要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主观要素是构成诈骗罪的核心要件之一,它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恶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中,诈骗罪的主观要素主要包括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
首先,故意是诈骗罪主观要素的基本要求。故意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但仍故意为之。这种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即犯罪嫌疑人明确认识到诈骗行为会导致财产损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犯罪嫌疑人虽然不直接追求财产损失,但对其可能发生的财产损失持放任态度。
其次,非法占有目的是诈骗罪主观要素的关键。非法占有目的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意图将骗取的财物据为己有,而非为了偿还债务或其他合法原因。这种目的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最终目的,是判断其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的重要依据。
诈骗罪的主观要素是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二者共同构成了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的主观要素的认定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诈骗罪主观要素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体系,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1诈骗罪定义
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名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使他人交付财物或者处分财产权的行为,还要求其在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这种故意是犯罪构成的重要方面,直接决定了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当被认定为诈骗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