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自1970年以来,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危机,全球已经经历了四次石油危机和两次严重的能源
安全冲击。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暴露出欧洲支柱能源供应过度依赖单一来源所带来的能源安全隐患,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各国敲响了能源安全的警钟。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了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专题座谈会,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坚决夯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的核心是能源韧性安全。一方面,全球能源供应链危机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复苏展期不佳,贸易全球化逆转明显等毫无疑问地给世界各国能源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巴以冲突升级到多国下场、沙特美元石油体系解绑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增加,进一步加速了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稳定风险。另一方面,新旧能源转型期带来的能源多元结构的不稳定导致各国尤其主要经济体国家能源韧性下降,加之史无前例的极端气候条件频繁发生导致世界多地大规模停电,严重考验各国能源应急响应。例如,印度2024年面临超高温天气的持续威胁,多地出现电力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民生发展。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综合性能源危机背景下,如何对冲单一能源的供应安全、推进多元化新能源供应安全、建立长效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的能源韧性体系是能源安全的核心议题。
构建健全的全球能源安全评估框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著名的能源不可能三角难题,即供应安全、清洁低碳、价格低廉三大目标几乎无法同时协同实现。例如,为了实现清洁环保的目标,可能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这可能会影响到能源的价格和供给稳定性。反之,为了追求价格低廉和稳定供给,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环保标准,比如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因此,各国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增强适应各种内外部冲击并及时恢复正常运转的能力。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以RASA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具有系统韧性、可获得性、可承受性、可持续性的能源体系,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耦合发展,推进双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改革,以推进能源安全。;
来这些进口产品要符合欧盟气候标准,加大了中国企业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难度。面对不断抬
高的贸易壁垒,唯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才是持续破局的关键。
我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第二大挑战源于建立当地合作伙伴关系及生态系统,实现业务的本土化融入。特别在制造端方面,东道国大多设置本地化要求,领军企业在当地设厂后,其他配套企业可跟随出海从零部件出口到海外生产,实现生产能力出海,这就对出海企业在本土制造、培养本土高管、发展当地合作、维护政府关系、准备当地上市等各方面提出融入程度更高,更适配本地政策的发展战略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在这一趋势下,中国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伙伴进行合作和合资,为双方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大挑战来自资源端控制和原料垄断风险。我国新能源产业是典型的中国制造、世界市场,在原料资源供给端,我国新能源产业家底薄弱、内供不足。镍、钴、铜、铝、锰、铬、锆、被、铂族金属等资源储量全球占比不足5%,锂仅占7%。境外资源分布和生产又高度集中,上述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的国家全球占比超60%。我国未来对锂等稀有矿物质的需求将继续飙升,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技术将继续面临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障风险。
另外,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检测、碳排放测算、认证等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新能源产品出口的国内行业标准未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而西方国家掌握着标准和认证的话语权,变相增加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性风险。
当前,为进一步应对国际市场壁垒,加强新能源企业的异国融入,推进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企业ESG表现与评价已成为新能源企业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与依据,出海的新能源企业需要遵守目标市场的ESG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环境保护法规、劳工权益保护以及反腐败法律等,且随着欧盟等地区对ESG信息披露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日益严格,我国新能源企业若能积极融入ESG理念,将更容易满足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避免合规风险,在出海过程中将更多地掌握主动优势;同时,新能源企业在迈向全球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