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835-2019 双斑东方鲀种质标准 .docxVIP

DB35T 1835-2019 双斑东方鲀种质标准 .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150B5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835—2019

双斑东方鲀种质标准

Twospotpuffergermplasmstandard

2019-04-18发布2019-07-18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双斑东方鲀种质标准

DB35/T1835—2019

*

2019年4月第一版2019年4月第一次印刷

I

DB35/T1835—2019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学名和分类地位 1

5主要形态特征 1

6生长与繁殖 2

7遗传学特征 3

8检测方法 4

9判定规则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缓冲液配制方法 6

II

DB35/T183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漳浦县佛昙镇河豚鱼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波、钟建兴、苏国强、刘智禹、方民杰、李雷斌、李正良、郑雅友、戴云峰。

1

DB35/T1835—2019

双斑东方鲀种质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斑东方鲀[Takifugubimaculatus(Richardson,1845)]的术语和定义、学名和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征、检测方法以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双斑东方鲀的种质鉴定与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588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T

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

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6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术语和定义

GB/T85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皮刺prickle

鱼皮上的棘状骨化物。

4学名和分类地位

4.1学名

双斑东方鲀[Takifugubimaculatus(Richardson,1845)]。

4.2分类地位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

5主要形态特征

5.1外部形态5.1.1外形

2

DB35/T1835—2019

体亚圆筒形,头胸部粗圆,躯干后部渐细,尾柄圆椎状。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稍圆突。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侧。鳃孔中大,侧中位,呈浅弧斜形,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体背面自鼻孔后方至背鳍基底,腹面自鼻孔或眼下方至肛门前方均被较强皮刺,吻部、体侧面和尾部光滑无刺,身体无鳞。

体背面浅褐色,胸鳍浅黄褐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均为黄橙色。项部至尾柄上分布十余条向后下方斜行的深褐色圆弧形横纹,背鳍基部有一黑褐色小斑点,其周围有同圆形黑褐色细条纹。胸鳍后上方体侧各有一黑色斑点。双斑东方鲀的外形见图1。

图1双斑东方鲀外形

5.1.2可数性状

背鳍鳍式:D.13~14;臀鳍鳍式:A.11~13;胸鳍鳍式:P.15~18;尾鳍鳍式:C.10;鳃耙数:

8~9。

5.1.3可量性状

双斑东方鲀可量性状比例值见表1。

表1双斑东方鲀可量性状比例值

体长/体高

体长/头长

头长/吻长

头长/眼径

尾柄长/尾柄高

2.7~3.8

2.6~3.1

2.0~2.4

5.0~7.4

1.2~1.8

5.2内部构造

牙齿与上下颌骨愈合,形成4个大牙板,中央缝显著。

头骨骨质硬而细密,中筛骨稍长而稍窄,额骨长大于额骨宽,眶上缘稍短,额骨外缘短于前耳骨外缘,额骨外缘与蝶耳骨前缘形成锐角。

体腔大,腹腔淡红色,鳔大,有气囊。

6生长与繁殖

6.1生长

年龄与体长、体重的关系见表2。

3

DB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