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徐光宪:撬动世界格局的中国“稀土之父”.docxVIP

人物故事-徐光宪:撬动世界格局的中国“稀土之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光宪:撬动世界格局的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

中国,有一个令西方嫉妒到面目全非的顶级资源——稀土,世界各国为了稀土抢破头时,中国稀土雄踞着四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产量第一、销量第一、应用第一。

稀土有多珍贵?举几个例子:稀土的镧元素,是隐形战机必备原料;稀土的金属钐,是夜视镜、热成像设备必备原料;稀土元素钆,是核电站的连锁反应抑制剂,是核反应堆的“安全盾”。小到手机、相机、大到导弹、战机、雷达、潜艇,现代几乎所有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都离不开稀土,它必不可少,无处不在。

可如此珍贵的稀土,中国曾经真的当成“土”在卖,稀土外观似土,却不是土,它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提纯后才能应用,可就是这提纯技术被国外“卡脖子”,中国只能“低卖高买”:即贱卖稀土原料,再高价回购国外提纯稀土。

直到一位院士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憋屈”局面,他就是徐光宪!1972年,已经52岁的徐光宪看到稀土提纯技术被国外垄断,坐拥最大稀土资源的祖国,只能高价回购西方提纯稀土时,夜不能寐。

本来研究核燃料的徐光宪,在这一年转变方向,研究起了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当时国际上主流的分离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但这两种方法成本高,提炼的稀土元素纯度很低,徐光宪不愿意循着西方的足迹,他要走一条创新路,整整三年,徐光宪带着团队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

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徐光宪提出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轰动整个大会,正是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中国稀土“贱卖”的局面。

1978年,串级萃取从理论走向实践,成功后,徐光宪开办讲习班,将这一技术免费向全国推广!西方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视为最高机密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中国成为了乡镇企业都掌握的工艺,发达国家垄断地位彻底被掀翻。

但徐光宪的焦虑丝毫没有减轻,当时中国对稀土的保护意识远远不够,依旧大量出口,白发苍苍的徐光宪,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我国稀土,积极组织“稀土行业协会”,2005年和2006年,他还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国务院。

直到2007年,中国终于开始限制稀土产量和出口,到现在稀土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战略资产,徐光宪的远见卓识,为中国保住了一张“王牌”。

晚年的徐光宪院士不敢休息,哪怕付出了一切,他还是不放心中国稀土的未来,要燃烧自己留下遍地火种,于是他又手把手带出百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为祖国培养了这些稀土领域的人才。

2015年4月28日上午,这位曾经留美却毅然归国的爱国青年、这位为新中国四度转换科研方向的科学家、这位撬动世界格局的“稀土之父”,不幸逝世,享年95岁。

文档评论(0)

爱学习的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涉猎广,爱学习的打工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3日上传了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