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用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的四点建议.docx

落实课标,用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的四点建议.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落实课标,用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的四点建议

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怎么确定、怎么落实,是实施教学和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确定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标准点”,以教材为“着眼点”,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落实目标,要锚定目标的达成,将目标转化为语文实践活动,依据学情或课堂生成来有效的调整目标与实施。目标确定与落实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有机体”。我们要以目标是否“落实”来评价目标“确定”的可行性,以“确定”的目标来指导“落实”的有效性,以课堂生成来调整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如此,使“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真正成为上位的指导课堂教学改进和质量提高的方向性存在。

基于此,本文以第五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开封2024年6月)提供的三节研究课为例,就着力提高“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的质量,提出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课程育人”理念、体现“编者意图”、指导“学生提问”、做实“评价伴随”等建议。

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课程育人”或“课程思政”

语文教学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全过程、全方位以文化人。

阅读教学,要朗读、默读,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走进”课文的路径有多条,其中之一是了解作者、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不仅涉及尊重作者、而且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还事关增强“文化自信”。《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尤其如此。教学时,要在板书课文题目的同时板书作者姓名(如果是翻译作品,还应该板书译者姓名);在朗读课文时,读出作者(译者)姓名;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写法)时,带入对作者的了解,以便加深理解。如,《爬山虎的脚》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和“长时间观察”时,插入“叶圣陶介绍”(“介绍”的方式有多种,但一定不是“读稿子”),让学生对叶圣陶爷爷亲自为孩子们学习观察进行示范而产生“敬意”、进而主动学习;《北京的春节》,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京味儿”时,插入“老舍介绍”,一定能加深对作品与作者的联系(知人论世)的认识,促进阅读与鉴赏能力提高,等等。

习作教学,同学发言或习作,难免出现幼稚的、狭隘的、甚至偏颇的言语/文字,教师要认真倾听且敏锐地捕捉信息给予即时引导,以便纠偏提质。例如,《我和过一天》,有同学发言说“我和马良要去‘画粮食画衣服’给小朋友”。虽然,这位同学由“为自己想”到“为他人想”,值得肯定,但是,这里面的问题显而易见——去哪里“画粮食画衣服”?教师是否听见且觉察出背后的“套话”并给予即时引导教育?如果教师启发学生“现在,有没有比‘画粮食画衣服’更重要的东西呢?”学生可能就会想到画“时光机”“智能机器人”之类,其思维品质就截然不同。同样,有同学说要“和嫦娥吃月饼”,教师是否敏锐地联想且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嫦娥六号于6月25日在月球背面采样‘回家’,创造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等等。

以上种种,都涉及“课程思政”且“润物无声”,都依靠教师课堂上的专心倾听与敏感反应。

二、要进一步研究和体现“编者意图”或“行为动词”的内涵与表现

课后练习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语)。当然,“编者意图”还包括课文、插图、注释、批注等,但就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的是课后练习、尤其是练习中的行为动词,如,朗读、默读,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体会、感悟、想象画面,等等。厘清这些行为动词的内涵和表现,想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异同、训练方式、指导重点、评价要点等,直接关系到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落实,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爬山虎的脚》,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堂中,史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借助词语卡和板画的提示边说边演示,就是“说一说”(当然,还应该脱离“词语卡”、面对同学说)。反之,如果是低着头看课文就不是“说一说”而是“读一读”。例如,《北京的春节》,林老师要求“聚焦腊八与除夕,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如何“体会”、如何表现“体会”?笔者认为,学生要“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至少包含以下四个连续的思维过程——“知道并确定详写的部分”-“熟悉详写的内容”-“了解详写内容的安排”-“探讨这样安排的好处”——并能“说”出来,才算完成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这一阅读任务。否则,就可能陷入“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境地。

同理,习作指导课(40分钟或80分钟),可能涉及指导学生“读”“想”“说”“讲”“画”“写”“改/评”“誊抄”等实践活动,但所有活动都应该为“写/改”习作服务。换言之,习作指导课,是基于写、评价写、提高写,在学生“写”的实践中,提高写作素养的。反之,离开“写”的实践(评价的显性指标是动笔写的时间和质量。如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