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附件1: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测绘工程2020级班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
基于地形梯度的伊犁谷地景观生态风险特征
起止时间
2023年11月7日——2023年4月30日(共25周)
指导教师姓名
王洋
职称
讲师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以一级地类重分类,统计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并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各地类间的转换情况。
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
论文大纲如下: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伊犁谷地土地利用变化
3.1土地利用动态度
3.1土地利用转移分析
伊犁谷地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
4.2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2.1景观生态风险面积变化特征分析
4.2.2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4.3地形梯度上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
4.3.1地形梯度研究方法
4.3.2不同地形梯度上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特征分析
总结与展望
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1-3周,查找资料,完成文献综述,根据查到的资料以及参考文献完成开题报告的编写。
4-6周,数据收集。主要需要土地利用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气象数据等。
7-10周,软件学习,如:ArcGIS。
11-16周,数据处理,运行模型。
17-21周,完成论文初稿。
22-24周,修改初稿。
24-28周,完成论文终稿。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李鑫,杨朝现,信桂新等.基于地形梯度的三峡库区景观生态风险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02):156-164.
[2]何钊全,尚雪,张铜会等.近20年陕北黄土丘陵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格局[J/OL].生态学杂志:1-15[2023-10-16]./kcms/detail/21.1148.Q1110.006.html.
[3]王芳.沱江流域近3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J].测绘科学,2023,48(06):198-211+221.
[4]吕乐婷,张杰,孙才志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细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J].生态学报,2018,38(16):5952-5960.
[5]熊鹰,汪敏,袁海平等.洞庭湖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演化[J].生态环境学报,2020,29(07):1292-1301.
[6]梁露霜.祁连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动态及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23.
[7]田雅楠,马龙,吴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演变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科学,2023,42(5):103–113
[8]郑杰,王志杰,喻理飞等.基于景观格局的草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9,38(04):784-792.
[9]郑雪慧,杨志,任正龑等.基于GIS的宁夏土壤侵蚀敏感性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06):8-13+20.
[10]马恒利.近40年黑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及其与地形梯度的关系[D].兰州交通大学,2022.
[11]张月,张飞,周梅等.干旱区内陆艾比湖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时空分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01):233-242.
[12]王敏,吴映梅,胡平平.地形梯度视域下的云南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0,32(04):123-131.
[13]梅志坤.陕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14]王蕊.黄河干流甘肃段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23.
任务下达人意见:(不少于50字)
请严格按照工作进度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认真查阅规范、文献,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流,配合指导教师完成各阶段成果的检查。
任务下达人签名
年月日
任务接受人意见:
任务接受人签名
年月日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
2.此任务书须在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本人。
3.此任务书一式三份,一份留学院存档,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留存。
4.正文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文中英文、罗马字符采用TimesNewRoman正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