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07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考点一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
1.(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是现象;
(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扩散(2)间隙(3)变大
【解析】(1)[1]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相互混合变为淡蓝色,是扩散现象。
(2)[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3]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2.(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
比水小。
(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的作用;
(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李老师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分别两个杯子装满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这里李老师运用了(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便于观察密度(2)小于大气压(3)类比不相等
【解析】(1)[1]将酒精染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其原因是酒精的密度比水小,酒精会在水的上方。
(2)[3]“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4]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3)[5]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模拟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类比的实验方法。
[6]根据实验(e)可知,两种情况下的体积不同,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是不相等。
3.(23-24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下图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慢慢晕开;
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c两个实验的现象属于现象;
(2)图b和图d两个实验现象相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
【答案】(1)扩散(2)引力
【解析】(1)[1]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和红墨水滴入水中慢慢晕开,都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
(2)[2]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和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很难分开。
4.(23-24九年级上·甘肃陇南·期中)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云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观察到的A、B、C三幅图中,所处的状态为液态的是图;
(2)如图乙所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0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图像题(解释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图像题(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选择题(解释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选择题(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5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答题(解释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5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答题(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6 自由落体运动(解释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6 自由落体运动(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7 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释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专题07 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docx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最近下载
- 露天非煤矿山施工方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13G322-1-钢筋混凝土过梁 - 烧结普通砖、蕉压灰砂翩。蒸压粉煤灰砖砌体.pdf
- 危大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安全管理措施.doc VIP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学设计(修订版).doc
- 废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A(附答案).docx VIP
- GB-55015 空气源热泵技术解读-2024制冷展.pdf
- 2025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VIP
- 基于PLC的教室照明自控系统设计.doc
- GB50175-2014 露天煤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