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AM 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pdfVIP

EpCAM 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pCAM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司琳琳;杨玉秀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6(025)005

【总页数】3页(P846-848)

【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肿瘤;诊断;预后

【作者】司琳琳;杨玉秀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EpCAM)最早发现于结肠

癌中,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分化、迁移及信号传

导。大量研究报道发现EpCAM除在正常上皮细胞中表达,还在许多人类肿瘤中

异常表达,同时在一些肿瘤中其表达水平与疾病预后相关。EpCAM作为肿瘤诊断

标志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EpCAM的结构EpCAM又称TACSTD1(tumor-associatedcalcium

signaltransducerprotein1),按白细胞分化抗原为CD326,属单次跨膜Ⅰ型糖

蛋白。EpCAM基因位于人染色体2p21,基因长度14kbp,相对分子量40kDa,

其分子结构由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3部分构成[1],其主要

编码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多数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和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细胞。

1.2EpCAM的功能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EpCAM参与调节细胞间黏附、迁移、

增殖及信号传导。EpCAM的过表达可能导致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这一经典

的肿瘤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通过Wnt级联反应激活原癌基因e-myc和cyclin

A/E的表达,诱导细胞的增殖[2]。

2.1EpCAM在食管癌中的表达EpCAM在正常食管上皮中呈阴性,但在原发性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约80%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且与预后有关。一项早期系

统疾病食管癌研究中,检测EpCAM的表达,结果显示大多数原发食管癌具有高

水平EpCAM表达,而转移癌细胞中低表达[3]。

一项通过免疫组化法对7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的研究中,结果显示

EpCAM的过表达与较差的生存预后(P=0.026)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

EpCAM的过表达是手术治疗食管癌(P=0.004)一独立的预后因素。EpCAM有助

于细胞增殖和肿瘤的产生[4]。

2.2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EpCAM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通过

RNA干扰下调EpCAM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减少和细胞周期停止[5]。在一项有关

L1CAM和EpCAM的回顾性研究中,对601例胃癌非黏膜样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测EpCAM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在247(41.1%)例的肿瘤中检测到EpCAM蛋白质

高表达。同时EpCAM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程度、淋巴结、远端转移有关。

L1CAM与EpCAM均高表达的患者累积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6]。

Kroepil等[7]检测163例原发性胃癌中EpCAM的瘤内表达,肿瘤中阳性率77%,

相应淋巴结转移灶有85%检测到EpCAM高表达。结果分析EpCAM高表达与较

高比例的淋巴结转移(P=0.03)和较低的中位总生存期(P=0.001)有关。我国亦有类

似研究证实了EpCAM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及其预后的关联性。

2.3EpCAM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EpCAM最早于1979年发现于结肠癌中。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样本组织芯片进行的一项研究中,1186例(97.1%)结肠癌中,

7例(0.6%)呈弱阳性,1152例呈强阳性,即EpCAM阳性表达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