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第四单元-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x

高中历史-必修上--第四单元-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从各种类型的史料中提取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重大变化的信息,对明至清中叶思想文化变动和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成就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历史长时段和全球视野出发,认识中国社会的迟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3.深刻理解明至清中叶经济文化的新变化未能带来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的原因。(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材料一崇祯15年(1642年)江苏《吴县志》卷29记载:“西番麦(注:玉米),形似稷而枝叶大,结子累累,如芡实”。——曹树基《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

材料二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昆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材料三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手工业;商业;农业;2.社会经济的局限;(1)专制制度与政策:僵化的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禁”、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国内外市场及资本转化的进程。;原因;1.陆王心学;2.李贽;3.明末清初三大家;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化拓展]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三、小说与戏曲;⑵成就;【探究】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四、科技;1.特点

(1)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2)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4)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2.长期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组织力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的广泛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这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3.后来走向衰落的原因

⑴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⑵政治因素: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⑶文化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与越来越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意识。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课堂总结;2.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已出现商人群体 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

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

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5.明清小说中,有些商人因在日常生活中施行仁义之举,而得到财富、寿命、子嗣等现实利益的回报。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A.体现了价值观的多元 B.渗透了儒学的教化作用

C.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成为了主流的文学形式;更多试题见

《把关题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评论(0)

jianchun76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茶叶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