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54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54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册第54首题破山寺后禅院①唐·常建古诗词曲梳理写作背景1重点注释2作品主旨3理解探究4写作背景常建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进入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山林。内容理解:首联写后禅院的远景,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②花木深。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住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内容理解:写后禅院幽深、宁静的环境。这两句诗描写了通向后禅院的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幽静迷人的景色。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③。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内容理解: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悦鸟性”表明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禅意的奥妙,想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空人心”对应“悦鸟性”,点明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万籁④此都寂,但余钟磬⑤音。此时,各种声响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写作手法:以动衬静。以回荡的“钟磬音”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抒发了诗人淡泊的情怀。情感:诗人欣赏这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远离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宁静淡泊的情怀。①禅院:寺院。②禅房:僧人住的房舍。③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④万籁:指各种声响。⑤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重点注释这首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景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安详平和、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作品主旨1、“曲径通幽处”一句,有的版本把“曲”写作“竹”。请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理解探究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表现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诗眼”是“空”。“空”字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后禅院环境的清幽,而且写出了景物使人内心空灵,让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的情形。3、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悠长的钟磬声,更显出环境的安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