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12篇 河中石兽.ppt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12篇 河中石兽.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第12篇河中石兽清·纪昀文言文梳理文学常识1作品主旨2字词梳理3重点句子4文学常识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经过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一个巡河、护河的老士兵听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在石头掉下去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作品主旨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沉没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字词梳理3.古今异义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2.尔辈不能究物理。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重点句子状语后置,按照“于水中求二石兽”的语序翻译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状语后置,按照“果于数里外得”的语序翻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