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医的比较——求同求异、不铸大错.pdfVIP

中西医的比较——求同求异、不铸大错.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的比较——求同求异、不铸大错

笔者在香港执教中医经典课程多年之后,于2002年率先开设了

“中西医比较”一课。该课程作为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

港大学中医学院共同的选修课,连续为六届学生进行了讲授。本书在

综合了2005—2007三年讲稿与课堂答疑的基础上,并汇集了近年来

的一些思考及相关资料而成。贯穿于本书的基本思想与观念,主要有

以下四方面。

回到文化原典

其一

这里的原典,当然不是通常说的原点。所谓原典,是要追朔并且

忠实于东西方哲学、科学以及中医学、西医学成熟时期,原始经典著

作的基本学术思想的原意上来。

笔者在《中医复兴论》《医理求真》《中医临床辨惑》《医医》

《正医》等著作及相关专题论文中讲到: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曾

经出现过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在春秋秦汉之际,第二次高峰在欧洲

文艺复兴以来;第一次高峰以哲学的成熟为代表,第二次高峰以近代

物理学、化学的成熟为代表;中医是哲学体系下的医学科学,西医是

近代物理学、化学体系下的医学科学。所以,中医学的原典是春秋秦

汉时期的中国哲学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经典医

著;西医学的原典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物理学、化学的成就和西医基

础理论为代表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两千多年以来的东西方哲学以及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欧洲文艺复

兴以来的物理学、化学以及西医学基础理论,各自都在不同的环境和

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各自从源到流演进发展的历史。其中的源是根据,

流是延伸;源是理论、流是应用;源是科学,流是技术及经验。本书

涉及到诸多不同类别、不同学科的比较与研究,尤其中医学与西医学

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始终以守定源头,始于原典为自律。守定源头,

有利于本末分明;始于原典,则自然纲举目张。

由中国哲学奠基的中医学原典,引领中华民族的防病治病事业两

千多年。以近代物理学、化学奠基的西医学基础理论,已经逐步发展

为全世界的主流医学。近百年来,随着西方物理学、化学为代表的近

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与普及,西医学已经成为与中医

学并存并重的主流医学。然而在此期间,我们没有从回到文化原典的

意义上,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东西方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在近代中

国的整合与重构。退一步讲,我们无论如何应当充分理性的做到,既

保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传承与弘扬,又保障西方近代科学技

术的引进与发展。然而令人深感不幸的是,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整个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却在我们见证的这一时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

彷徨、困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议、颠覆和毁伤。

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我们无论如何应当懂

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两种主流医学的国家。

面对当代,我们首先应当回到原典,既要向我们所在的时代回答

什么是中医,中医是怎么来的,也要向我们所在的时代回答什么是西

医,西医是怎么来的。这是中西两种医学资源在中国相互配合、优势

互补,健康发展、妥善管理的根本性学术问题,也是中医学走向世界

时我们首先要向合世界回答、阐明的根本性学术问题。这些根本性学

术问题,当年在中医大学教育里首次开设中西医比较这一课之时,是

已经意识到并牢牢地锁定了的出发点或立足点。

同者求同存同

其二

东西方哲学的辉煌,都出现在春秋秦汉之际。后来,历史上称之

为五大文明古国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已经相继走向消亡;印度文

明之首的佛学文化自唐代以来已经走出本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书讨论的东方与西方哲学,主要是春秋秦汉时期

以中国为代表的哲学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

腊、罗马时期的哲学。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时至近一百年来,东西方哲学之间的相

互交流一直十分有限。而一百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上,尤其在传统哲

学上长期的自虐与自残,使东西方哲学之间的相互间比较与交流,长

期沉溺于彼此的误解与相互隔膜之中。

然而令人倍感庆幸的是,当代台湾辅仁大学为首的一大批汇通中

西的哲学大师,率先走在东西方哲学交流与比较的前沿。可以说,历

史将东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交流与比较研究,交给了台湾当代的一大批

哲学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罗光、李震、鄔昆如、曾仰如等哲学大

师先后出版了多种东西方文化、哲学、形上学比较研究的著作。由罗

光、李震等人牵头的汇通东西方哲学的大型《哲学大辞书》,自1993

年出版了第一卷以来,去年已经出版到第六卷。这部历时近三十年的

东西

文档评论(0)

领航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