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篇一: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篇二: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集体讨论教学设计(教案)附后。

12.1轴对称

12.1.1轴对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

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

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

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

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

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

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

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

美与和谐.

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

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Ⅱ.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

合.

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

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

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

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

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

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

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

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

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

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

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

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

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

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

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

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

有无数条。

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结果:图(1)有四条对称轴;图(2)有四条对称轴;图(3)有无数条对

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5)有七条对称轴.

(1)(2)(3)(4)(5)

展示挂图,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

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

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30练习(二)P31练习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

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Ⅴ.作业

(一)课本习题12.1─1、2、6、7、8题.

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Ⅵ.活动与探究

文档评论(0)

177****2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