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pdf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要

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是关键。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教育内部发生许多

质的变化,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法,都发生

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游刃有余的实干型、技能型或知

识型的教师都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需要的不仅有一定的

知识、技能,而且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有研究能力,有创造思维的专业化含量

很高的专业型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全省

着力推行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办学行为,课程任务显得更为紧张,如果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任务很

难完成,这势必影响学生及学校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普通高中的教育

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就

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发展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

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在世界各国,无论是教

育界人士,还是政府部门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

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

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

1

师。”正是面对着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

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育改革对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及教师这一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师发展理论,正

如本文所讨论的教师发展观就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有社会大众对教师的

认识和要求,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更有教师自己的角色观念。基于此,

现代教师发展观应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

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

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

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

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

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

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

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

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

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就是说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采集数据,

明确开发的顺序和方法,于是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

又是课程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

2

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

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

“反思实践者”。第三,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

要使自己在职前培养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发挥作

用,就要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

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而

且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

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

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教师创造性的这一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