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儿发热的护理
2023-2026
ONE
KEEPVIEW
REPORTING
目
录
CATALOGUE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发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PART
01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的情况,通常以37.5℃为标准。
发热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的。
发热分为低热(37.5-38℃)、中等发热(38.1-39℃)和高热(39.1℃以上)。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急性发热
长期发热
01
02
03
04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过敏、肿瘤、内分泌失调等。
发热时间不超过2周。
发热时间超过2周,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PART
02
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常见于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病因
感染性发热是通过病原体侵入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炎性反应,促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导致发热。
发病机制
非感染性发热主要由非病原体引起的发热,如过敏反应、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非感染性发热是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
发病机制
病因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PART
03
发热会影响小儿的生理机能,如呼吸、心率、消化等,可能导致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
生理影响
病理影响
心理影响
发热可能导致小儿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等病理状态,进一步加重病情。
发热可能导致小儿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
03
02
01
密切观察小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
观察病情
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时间,并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维持正常的营养供给。
休息与饮食
当小儿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退热贴等。
物理降温
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热药物,如口服退热药或退热栓塞肛等。
合理用药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PART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调节室温,根据宝宝的舒适度穿衣,避免过度包裹引起体温升高。
维持正常体温
补充水分
饮食调整
观察病情
发热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蒸发增加,应多喂水或稀释的果汁,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宝宝肠胃负担。
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宝宝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避免过度用药
如宝宝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防脱水。
注意脱水症状
发热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预防交叉感染
如宝宝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及时就医
发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PART
05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发热。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以减少病菌感染。
卫生习惯
鼓励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合理饮食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适当锻炼
01
03
02
04
发热定义及症状
发热原因
发热处理方法
及时就医
解释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过敏等,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发热的原因。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方法来帮助孩子降低体温。
提醒家长在孩子发热时及时就医,尤其是当孩子出现高热、抽搐等症状时,不要拖延。
向家长介绍发热的症状、体征及可能的发展过程,以便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感谢观看
THANKS
END
KEEPVIEW
2023-2026
2023-2026
REPORT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