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pdfVIP

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杨晓鑫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年第05期

摘要:粮食储运过程损失覆盖粮食收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产业链。结合

生产实践,分析粮食储运各环节产生损失的原因及途径,提出降低粮食储运各环节损失的对策

建议,以期为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5-0074-02

我国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

豆在5万t以上。据统计,我国粮食从生产到餐桌的过程中,每年损耗相当于0.13亿hm2耕地

的粮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和世界平均5%的损耗水平。我国粮

食储运过程损失的原因繁杂,覆盖粮食收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产业链,降低

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程应用较广、水平较高,可实现在粮食收

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优化。本课题通过对粮食储运损失产生的

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利于粮食储运工程的实施,减少粮食损失,促进农民减损

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储运损失产生原因分析1

粮食收获环节1.1

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是指田间收获过程中由于不可再食用或转为非食用用途而引起的可食

用数量减少,主要包括遗漏、丢弃、变质、虫害及饲喂动物等。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决

策等因素在粮食收割、脱粒、清粮、田间运输等环节会造成粮食损失。例如:恶劣天气引发作

物倒伏、病虫害等现象发生;作物过熟导致果实脱落;全程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技术

水平低、机械设备性能差等因素增加粮食损失;散户人工收获时,人为遗漏、收获时机等因素

造成粮食损失。

粮食1.2干燥环节

粮食干燥关系到粮食安全储藏。新收获的粮食中水分含量较高,易导致粮食发热霉变,

需对粮食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到安全水平以下方可储藏。目前常用的干燥方式有自

然干燥和热风干燥。自然干燥是农户主要采用的粮食干燥方式,生产效率较低,易受晾晒温

度、时间、天气、厚度、翻料次数等因素影响,自然晾晒过程中95%以上的损失来源包括霉

变、碎粒和丢损。热风干燥是借助于干燥设备强制吹热风干燥物料的方法,其损失的主要影响

因素包括烘干前粮食所含水分比例、烘干温度、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烘干机结构型式及其配套

清理输送设备的机械性能等。

粮食储藏环节1.3

我国粮食储藏的主体是国家储备粮库、储粮企业及广大农户。与普通农户相比,国家储

备粮库和储粮企业具有仓库建设标准高、储粮技术先进、日常管理科学、储粮经验丰富等特

点,平均储粮损耗率控制在2%左右。其损耗主要受到进出仓作业方式、储藏工艺设备、仓房

保温隔热性能及储粮生态因子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损耗形式主要是“掉水”、结露、发热和霉

变。农户储粮大多缺乏科学储粮意识,储粮技术落后且装备简陋,缺少防霉防鼠及通風降水的

措施,粮食容易发生霉变、鼠害等现象。近几年,农村粮食收储运主体逐渐由散户向集约化、

规模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储运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仍

有采用大揽堆等原始存放方式的,造成储后食用品质下降,损失严重。据统计,我国农户储粮

损耗率达到8%以上,是我国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

粮食1.4加工环节

粮食过度加工、简单过剩加工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粮食品种加工技术受加工工艺影响,

损失原因差异较大。例如:稻谷加工在碾米阶段的损失率主要与原料质量、碾米设备、碾米次

数及技术水平有关,为了满足人们对大米外观的高标准追求,通常对大米进行3~4次反复加

工、磨白,导致大米营养素大量流失。我国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率约为40%,远不及发达国家

的90%。粮油加工副产物中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不加以利用不

仅浪费大量宝贵资源,也会污染环境。

粮食储2运减损对策建议

推2.1进订单农业及“五代”服务,解决产后品质问题

通过农、企合作引导种植向高质量、特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加快实施粮食产业链“五

优联动”,优化种植品种,扩大绿色种植规模。积极推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与合作社(或家

庭农场)共建的合作模式,以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为执行主体,大力推进优质粮食订单合作和

以代收

文档评论(0)

198****6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