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3
周述恒:一位中国式民工的文学梦
周述恒:一位中国式民工的文学梦
这是一代人和亿万人的故事。他们卑微刚毅,质朴可爱,他们钻进矿井,攀爬脚手架,蜷缩在现代都市的各个角落……而他试图以自己经验的血泪辛酸,为那些“缄默的大多数”疾呼呼喊——
2009年10月3日深夜,福州的一处出租屋内,妻子与五个月的孩子酣然入睡,周述恒轻轻敲上最终一个句号,长长舒了口气。历时17个月、约45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终告完成,他感觉“获得重生”。此前,他已把小说发布在一家文学网站,点击量达到50余万。
中心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请他做嘉宾,荣誉也纷至沓来,面对发生巨大变更的生活,周述恒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另类”农夫工
与很多人眼中的农夫工相比,周述恒无疑很“另类”。一副300度的银框眼镜,架在颇为白净斯文的脸上,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受过教化的读书人。当然,这种另类不仅体现在外表上。为数不多的上网时间,周述恒都耗在各个文学网站上。他还自办了一个培训班,买了6台旧电脑,特地教外来农夫工及子女学习电脑。
福州市南郊的金山浦上工业区,一处当地村民自建的出租房二楼,便是周述恒每月300元租来的住处。他用三合板把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隔成了两小间,稍大的一间用来当培训室,小间则是自己的卧房。
在这个简陋的住处,周述恒在一台1000块钱淘来的二手电脑上,起先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由于毫无写作阅历,他仿照《中国式离婚》的结构,把小说分为99个章节,小说中80%的内容是他身边挚友身上发生的故事,其中60%的内容源于自己的亲身经验,主子公周小凡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农夫工的艰辛只有经验过的人才能体会。
一位知名作家看完小说后,连连赞扬它“既是农夫工群体的客观写照,又是他们的集体记忆,或许也能成为一部当代社会生态——城市与乡村,原住民与外来者既排斥又融合的生动史料”。尽管小说的架构与写作技巧还稍显稚拙粗糙,但是文字背后的真诚已足以打动人心。
抒写数亿农夫工的快乐与辛酸,这是周述恒创作的主因。他说:“没有农夫工就没有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可我们得到的关注、关怀太少了。媒体虽然有很多报道,但都只是一个片面。还没有人能近距离地看我们的生活,理解我们的委屈,倾听我们的呼声。”
坎坷是人生的财宝
周述恒的老家,在四川一个落后的山村。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周述恒很早便起先帮助家里做农活——放牛、插秧、收水稻,但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果始终在班里甚至全校名列前茅,常排在年级前十名。刻苦是一个方面,他还天生聪慧,对将来充溢自信。假如没有后来的家庭变故,他的人生或许应当是另外一个样子:考入更好的中学,走出大山进入高校,然后找一份风光 的工作。
1994年,周述恒15岁。在一场邻里纠纷中,他的母亲不幸遇害。带着丧母之痛和变更命运的期盼,周述恒走出深山,千里迢迢来到福州,投靠打工的堂姐。
打工生活的艰辛,远远超出尚未成年的周述恒的预想。儿时全部对于城市的美妙想象,在他拥有第一份工作时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那是一家污染严峻的塑料厂的杂工,周述恒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香蕉水擦掉塑料桶上的污渍。在阴暗狭小的厂房里,在没有任何劳动防护的措施下,每天工作12小时,月薪120元。第一个月,他不仅没拿到工钱,按工厂规定还倒欠80元。更苦痛的是,年纪不大的他很快患上了“职业病”——急性哮喘,发作最严峻的时候,难过得他在路边打滚。
从那时起的十多年打工生涯,周述恒换过多少工作,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最艰难时他蹬过三轮车、摆过地摊,他也学会了如何躲避城管,比如被抓后把货物给他们,只要不抗拒就不会挨打。
2000年,周述恒失业半年,与七八个工友合租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炎炎夏日,他骑着40元钱买来的旧自行车,走遍福州大街小巷找工作。胳膊上的皮都被晒脱了,他甚至连一份只管吃住不发工资的工作都没找到。
打工13年,周述恒在反复进厂、出厂中生存,有的工厂拖欠工资,不拖欠工资的又赚不到钱。“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悲伤吧,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该如何填饱自己的肚子。”周述恒说。
后来,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周述恒到一家涂料公司做业务员,才渐渐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也学会了运用电脑。
他的“江湖”他的梦
周述恒从小就喜爱看武侠小说,上初中时就向往着自己能成为扶弱济困、铲奸除恶的“大侠”。这种情结促发了他最早的文学幻想。初中时每天到山坡上放牛,他都要带块废木板做垫子,试着“创作”武侠小说。
后来,他还真的像模像样写成了一部名叫《神州天骄》的武侠小说,讲一个爱国志士在峨眉山上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会飞来飞去,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