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主要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止措施
〔一〕、预应力管桩工程
1.1桩顶偏位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
2、产生原因
〔1〕测量放线有误,或插桩“对中”工作马虎。
〔2〕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大偏移。
〔3〕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桩易被挤动。
〔4〕遇孤石或其他障碍物将桩挤向一旁。
〔5〕桩尖沿基岩倾斜而滑移。
〔6〕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
3、防治措施
〔1〕测量放线应经复测后使用;插桩应认真对中;
〔2〕打桩应按照顺序进行;防止打桩期间同时开挖基坑;
〔3〕施工前应用洛阳铲探明地下孤石、障碍物,较浅的挖除,较深的采用爆破。
〔4〕接桩应吊线找直,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偏位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偏位不大,可用木架顶正,在慢锤打入,障碍物不深,可挖去后回填再打。
1.2、桩顶破碎
1、现象沉桩时,桩顶砼出现掉角、破碎或被打碎,桩顶钢筋局部或大局部外露。
2、产生原因
〔1〕桩的制作质量较差,砼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或桩头严重跑浆,存在孔洞;或蒸养制度不当,引起脆性破坏。
〔2〕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发生碰撞顺坏。
〔3〕遇到孤石,硬岩面时继续猛打,或贯入度要求太小。
〔4〕在厚粘性土中停歇时间过久,再重新施打时易将桩头打坏。
3、防治措施
〔1〕加强桩制作质量的控制,保证桩头砼的密实性和强度到达设计要求;
〔2〕桩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防止碰撞顺坏桩头;
〔3〕合理选用打桩机型号和打桩速度。
〔4〕合理确定贯入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在厚粘土层中停歇的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1.3、桩身断裂
1、现象桩尖破损、接头开裂、桩身出现横向、竖向或斜向的裂纹及断裂。
2、产生原因
〔1〕在砂土层中施翻开口管桩,下端桩身有时被挤产生劈裂。
〔2〕遇孤石和裸露的岩面仍硬打,易将桩尖击碎。
〔3〕接桩质量差,引起接头开裂。
〔4〕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入时遇坚硬岩土层,易使桩断裂。
3、防治措施
〔1〕在砂土层中沉桩,桩端应设置桩靴,防止采用开口管桩;
〔2〕遇坚硬岩面防止硬打;接桩时保持上下节桩在同一条直线上;
〔3〕沉桩桩身自由段长细比不宜超过40。
〔4〕接桩时上下节桩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焊接焊缝应饱满,填塞钢板应紧密。
〔二〕、模板工程预防措施
1.1、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撤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1.2、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