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docx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知道化石对于追溯地球演化历史和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树立基于证据和逻辑形成科学理论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地球板块的划分和分布

难点:板块运动的方式(碰撞和张裂)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的时期。对于地球表面的板块这一内容,他们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前期知识基础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听闻过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事件,也知晓一些山脉、海洋等地形地貌,这些直观的现象会促使他们想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为板块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内在动力。

从认知发展水平来看,学生在之前的科学课程里已经对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格局等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现象描述。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板块这种较为抽象、宏观且需要在脑海中构建动态模型的知识体系,在理解上会面临挑战。

此外,学生在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尚需培养。他们可能在学习板块的分布、运动形式等单一知识点时能够掌握,但在将这些知识与全球气候分布、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影响等其他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整合时会出现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培养他们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地球表面板块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视频、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东非大裂谷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横亘在非洲大陆上,喜马拉雅山脉高耸入云,是世界屋脊,而日本列岛则像是散落在太平洋上的一串珍珠。

这些形态各异、分布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展示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和日本列岛的图片,提问并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新知讲授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地球上的大陆好像一块块七巧板。你能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吗?

探索活动: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的底图上描绘非洲、南美洲的轮廓。

2.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发现了什么?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是这么吻合,难道它们曾经连在一起吗?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也许就形成了一个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1、大陆漂移说

(1)提出者: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2)观点

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3)大陆漂移证据

魏格纳努力从不同领域搜集证据来支持他的大陆漂移学说,他搜集了地形、化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证据。

①北美洲与非洲、欧洲在地层和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②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③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的岩层中均有发现

思考与讨论:

舌羊齿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这些地区现在并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大陆曾经处于同一位置,当时的气候条件较为一致,能够满足舌羊齿生长所需的温和而偏凉的气候环境。

舌羊齿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证据。

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

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

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1)提出者: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

(2)观点

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思考与讨论:

1.图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说说洋底岩石1、2、3中形成较早的是哪个。

答:形成较早的是岩石3,岩石年龄:3>2>1

2.海底扩张学说是否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

答:支持,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二、板块构造学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2)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