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辨证.pdfVIP

浅析《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辨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辨证

魏冬梅;尹钢

【摘要】@@寒热,表示疾病的性质;虚实,提示邪正相持、邪正盛衰的趋势.在临床

实际中,更多见的是它们互相之间的错综夹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医临床经典著作

的永久魅力就在于通过方证的描述、方药的加减,演示出其中的无穷变化之妙,单纯

的或复杂的,典型的或不典型的,从而示人以规矩准绳.金匮要略中在脏腑经络病

中随处所在的寒热虚实的问题,也向我们展示了临床辨证的丰富多彩,值得我们细细

品味.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1(024)005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金匮要略;寒热虚实;辨证

【作者】魏冬梅;尹钢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3

寒热,表示疾病的性质;虚实,提示邪正相持、邪正盛衰的趋势。在临床实际中,更多见

的是它们互相之间的错综夹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医临床经典著作的永久魅力

就在于通过方证的描述、方药的加减,演示出其中的无穷变化之妙,单纯的或复杂的,

典型的或不典型的,从而示人以规矩准绳。《金匮要略》中在脏腑经络病中随处所

在的寒热虚实的问题,也向我们展示了临床辨证的丰富多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本

文仅对《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问题略作分析,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

1以寒热虚实表达病机

以寒热虚实对病情进行归纳和对病机进行总结,寒热虚实就抽象到了证的高度。证

的表述有高屋建瓴之势,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而指示具体治疗方法。从《金匮要

略》原文的直接叙述来看,以寒热强调病因病机处也十分醒目,如“热在上焦者,因咳

为肺疾;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

为之凝滞”、“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热在里,结在膀

胱”、“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

者,必痔”、“病在头中寒湿”、“久伤取冷所致”、“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

实,而利不止者死”、“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等,其中不乏以寒热直

接表明病机者,直言病因以明确这些疾病的基本机理,进而从寒热推及治疗用药,

如:“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此寒也,以温药下之”等。由于疾病

的寒热属性直接与基本治法相关,故后世医家对此特别重视,如张景岳强调:“以寒热

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金匮要略》中通过脉象来表达虚实,较为多见。如:“脉浮者,里虚也”、“浮者血

虚,络脉空虚”、“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等。也有言脉症以示

虚实者,如:“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等。

2以寒热虚实把握治疗

寒热虚实,作为证的认识一旦确立,与此相应的治则——温清补泻,也就对应而生。由

于寒热与虚实的交织,又可以演绎出许多方法。但复杂的方法也是从简单而来。伤

于寒邪,入里化热,邪留为实,久而为虚,如果说这种阶段性的变化比较典型的容易明白,

那么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寒热虚实的转化,以及在转化过程中的兼夹,就不那么单纯

了,这方面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许是仲景更加着力的地方。《金匮要略》并非医学

理论的专书,所以关于仲景对复杂局面的认识和把握,更多的要我们从方药的应用中

加以理解。一般而言,在疾病的初始阶段,症情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较为单纯,而在疾病

慢性化以后,如表邪入里,邪正相持之际,寒热虚实的表现就容易错综复杂,这在《伤寒

论》中以少阳病和厥阴病的情况较为典型,具体方治如小柴胡汤的扶正达邪、虚实

兼顾,乌梅丸的寒热并投,另外像半夏泻心汤的辛开苦降、寒温并调,以及桂枝汤的调

和营卫,从寒热虚实的角度看,都是处理复杂情况的范例。

如果说《金匮要略》的证治偏重于杂病,那么寒热虚实错杂的情况会更加明显。这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会,特别是疾病慢性化以后,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小

建中汤证是寒热错杂的典型表现之一,除了腹痛里急外,尚见悸、衄、梦失精、四肢

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其治疗以调整桂枝、芍药的量来实现,显示了桂枝汤

加减变化的微妙之处。肾气丸所对应的腰痛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况了,所以在

方药的布局上构思缜密,配伍严谨,寒热虚实兼顾。

寒热虚实,升降出入,既对立,又统一。在临床上,即便是单纯的寒证或热证,

文档评论(0)

182****4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