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十四章治燥剂
一、含义
凡以轻扬宣散药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润内燥的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
方剂,统称治燥剂。《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是其理论依据。
二、适应范围
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感受秋季燥邪所致。初秋夏季暑热未尽,燥与热合而伤人,症
见发热口渴,咽痛鼻干,干咳无痰,舌红脉数,此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邪,燥与寒合而伤人,
症见恶寒头痛,鼻塞嗌干,咳嗽痰稀,苔白脉浮,此为凉燥。故外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内燥多因
嗜食辛辣,或攻伐太过,吐利亡津,或房劳太过等因素,导致体内阴液耗伤,脏腑失其濡润所致。
因其病变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从发病部位上,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从病变脏腑来
说,有肺、胃、肾、大肠之分。一般上燥在肺,以干咳气逆为主;中燥在胃,以呕逆食不下为主;
下燥在肾与大肠,以消渴大便燥结为主。
三、分类
燥证的治疗虽总以“燥者濡之”为主,但由于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
别,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异,所以具体治法又有所区别,大体外燥宜轻宣,内燥宜滋润;温燥
宜清宣,凉燥宜温宣。因此本类方剂按治法相应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四、组方大法
燥者润之是治疗燥证的总原则,无论外燥或内燥,治疗均以濡润之品为主组成。温燥之证,多
因秋阳以曝,燥热伤肺,治宜清宣燥热,佐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之品,使温燥得以宣散凉润;凉
燥之证,多发于晚秋气候偏凉之时,治宜辛温宣散祛邪,佐以理气化痰和宣肺止咳药。对于内燥,
常用甘寒和咸寒滋润之品为主,但应分辨燥邪偏盛的部位,上燥在肺,治宜滋阴润肺药为主,中燥
在胃,治以生津养胃药为主,下燥在肾,以补肾养阴药为主。
五、使用注意
使用本类方剂时,首先宜辨明病证,分清燥证的内、外、温、凉及上、中、下证型,然后根据
病证准确立法处方。同时人体内外,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病理上每多相互影响,以致内外相兼,
上下互见,治法亦相互配合使用,但用时要分清主次。治燥剂因以甘寒滋腻为主组成,易于助湿碍
气,妨碍脾胃运化,故对素体多湿者,脾虚便溏者,气滞痰盛者均应慎用。治燥剂用药时宜注意少
用苦寒或辛香温燥之品,以防再伤津液。
第一节轻宣外燥
轻宣外燥剂是适用于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由于秋季气侯有温凉的差异,故又有温燥
与凉燥的区别。凉燥为燥与寒合,侵犯肺卫,常见恶寒发热,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苔白脉弦。温
燥为燥与热合,伤及肺阴,常见身热头痛、干咳少痰、或气逆喘急、心烦口渴,脉浮数。对于外燥
治宜轻宣,选用轻宣润燥之品为主组方。凉燥用辛温发散药如苏叶、豆豉、生姜,配伍宣肺化痰止
咳的杏仁、前胡、桔梗、贝母等组成。若痰多声重者,可配半夏、茯苓;气滞者可配陈皮、枳壳等。
温燥用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薄荷、连翘等,配伍宣肺止咳的杏仁、前胡、瓜蒌以及养阴润肺的沙参、
梨皮、麻仁、麦冬、阿胶等为主组成。燥热偏重者,加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栀子等;兼咳血
者,加白芨、白茅根、侧柏叶等;伤及肺气者,加西洋参、太子参、人参等。代表方剂有杏苏散、
清燥救肺汤。
杏苏散
(《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6g)杏仁(9g)半夏(6g)茯苓(8g)前胡(9g)枳壳(6g)
陈皮(8g)桔梗(6g)甘草(4g)生姜(3g)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本方主治为外感凉燥,肺气失宣所致。深秋季节气候干燥且冷,因人起居不慎,感而
得之,故有人称其为小寒之气。邪自外入,伤及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无汗,头微痛等表证。
凉燥伤肺,则宣降失司,津失输布,故症见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浮弦,均为外感凉燥之象。
治宜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味辛微温,疏散燥邪,开宣肺气;杏仁苦辛温润,宣降肺气,润肺止咳。二药配伍,
既解卫表之邪,又开肺气之郁,共为方中之君药。前胡疏散表邪,祛痰下气,内外兼顾,加强君药
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之力;桔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田径裁判法教案.doc
- NB-T 11258-2023井工煤矿机电管理通用要求.pdf
- 江苏开放大学2024年秋形势与政策《060112》作业一二三四参考答案.pdf VIP
- 耐张线夹X光射线探伤技术规范书.doc
- AC311-67-2017-07关于AC311型机总距杆低距锁片检查和调整的技术.doc VIP
- TAHSX 2-2024 过瘤胃(包被)蛋氨酸.docx
- 2023北京海淀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英汉对比研究-替换与重复.ppt VIP
-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零售学第五版肖怡课后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