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春望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代表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简介

杜甫人生阶段0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时期,初定理想,积极进取,诗风热情奔放0235岁——44岁03战乱流离时期,同情百姓,思念家人,悲叹国家命运0449岁——59岁漂泊西南时期,弃官逃难,成都安家,后再次漂泊,终病死湘江客船之上。45岁——48岁困守长安时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对朝廷政治有新的认识,开始关注民生,诗风“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背景链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jiànsāozān诗词诵读

赏析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长安城草木丛生。译文茂盛“春望”望望中所见(写景)破深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乱草丛生对比—忧国伤时

赏析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译文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1.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以乐衬哀1.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拟人、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赏析内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事接连数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译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万两黄金一封薄薄的家书=家书对偶夸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赏析内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稀疏难绾,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译文简直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诗人这一年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北征》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动作描写,一个“搔”字写出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尾联以“白发”“不胜簪”的细节,描写诗人的苍老之态,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

说说标题“春望”的“望”有哪几层内涵。①远望都城长安破败的景象;②盼望与亲人早日团聚;③期望平定叛乱,社会和平;④渴望自己为国效力。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主旨归纳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