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
教学目标
1.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3.积存文言学问,把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气,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
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
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士气可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
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
结合”的观点。着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为人们所传诵
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
概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
与“论”相比要任凭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讲解,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讲解……的道理”
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讲解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依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
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
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
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详细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争论。
(2)学生相互争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四周同学,
最终全班统一争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教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
答复,或亲自答复。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识作家的根底之上把握
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育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力量;诵读也是学
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
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篇二】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争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
而且覆盖全文,概括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争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其次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说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其次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争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
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争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论证分论点,为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从哪三个方面进展
比照论证?
争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的谈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的谈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什么观点?作出什么论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