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实验室安全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品质部实验室的有机实验、有毒物质、强酸强碱、易燃易爆
物、用电等安全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技术品质部所有实验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版本(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版本(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无术语和定义,保留本条款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标准结构的一致性,便于今后的
修订。
4职责
4.1技术品质部主管和安保员对实验室的作业情况进行监督。
4.2实验人员确保操作正确,确保安全。
5安全作业指导
5.1通用安全作业要求
1/6
5.1.1实验人员必须达到“四懂”,即:懂基本实验原理,懂基本操作要领,懂基
本仪器原理,懂基本安全知识。
5.1.2严禁试剂入口。如需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溶剂瓶远离,用手轻轻扇动,稍
闻其气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
5.1.3废液应先行无害处理,不准直接倒入下水系统。
5.1.4严禁食具和化验器具混放在一起或互相挪用。
5.2有机实验室安全作业指导
5.2.1实验前应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充分应熟悉实验中的各种试剂的理化性质、
腐蚀性、毒性、危险性,并正确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和
化解各种危险因素。实验应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无腐蚀的试剂。设计实验时,
实验的路线、方法要尽量满足环保、安全的要求,尽量避免高污染、高毒性、易燃、
易爆的实验路线和方案。
5.2.2进入有机实验室后,首先开灯,然后开启实验室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通风
良好。所有有机实验,应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中间试验台上进行;特别是有毒、
腐蚀性和有异味物质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实验正常进行时,应将通
风柜门拉下至合理位置。使用有毒、腐蚀性和有异味试剂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有
其它安全要求的,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其它安全防护。
5.2.3废液、废渣按照性质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废有机溶剂严禁当作废液处
理。废有机溶剂达到一定量后,进行回收处理;废渣按照规定分类集中处理。有毒
物质根据其理化性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无毒化处理后,按照废液、废渣的措施处理。
酸、碱要进行中和处理。
有机实验室尽量避免使用电炉等明火。如需使用,应先检查周围与实验室有机溶剂
2/6
的存放情况和通风,采取措施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可控,防止意外发生。禁止在有机
实验室进行过氧化物的浓缩、加热等操作与类似易爆物质的危险操作。
5.2.4有机实验室尽量避免使用电炉等明火。如需使用,应先检查周围与实验室有
机溶剂的存放情况和通风,采取措施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可控,防止意外发生。禁止
在有机实验室进行过氧化物的浓缩、加热等操作与类似易爆物质的危险操作。
5.2.5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把餐具带进实验室。与时洗手。实验过程中与时清理
台面和实验器具。下班前停止所有实验,关闭通风系统,关闭水、电,并对实验
室进行仔细检查,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5.3有毒物质的安全作业指导
5.3.1有毒、腐蚀、易挥发物质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进行有毒、腐蚀物质
的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防毒面罩、手套。试验后要洗手,试验中禁止
饮食、吸烟。
5.3.2工作人员的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许进行有毒物质的操作工作,尤其是
氰化物的操作。禁止用试验室内的任何容器盛放饮料和其它食物。处理无名药品
时,不许用口尝。如需以鼻鉴别,可用手掌在药品表面上方向脸部扇动嗅。有毒
液体、产生污水或其它腐蚀性强烈的液体在取样时只能用器具吸取。
5.3.3所有使用过含毒物的溶液,必须作一定安全处理,合乎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然后仔细清洗仪器和工作场地。遇到毒性强烈的物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5.4强酸、强碱与其他腐蚀剂的安全作业指导
5.4.1搬运、使用腐蚀性物品如强酸、强碱与溴等,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
穿高筒胶鞋。搬运酸、碱前,应仔细检查装运器具的强度、容器的密封性、容器固
定的稳定性,发现异常与时处理。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
3/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