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走进文本,发现课文选景、绘景的独特之处。(重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走进作者,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感知文本情感与创作目的。

审美鉴赏与创造:走进心灵,用文字抒写阅读感悟。(难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走进文化,寻找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师: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景有好坏之别,情有真假之分,只有景情

融合,才是佳作。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

经典写景散文,去探究文本中景物的好与坏、情感的真与假。这节课需完成

三项学习任务:走进文本,提炼两篇课文中的景物;走进作者,感悟两篇课

文中的情感;走进文化,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

涵。

二、走进文本,完成任务一

活动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任何一种景象时,

观赏者的学识、情感、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其发现、感悟与表达。同样是置

身古老的北京城,郁达夫和朱自清分别发现了哪些景,生成了哪些情?两人

在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填写下表。

课文景物情感表达相同点表达不同点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活动二:两篇文章各自采用何种方法将各种景物串联为一个整体?

从两篇文章的选材与组材中,可以收获何种写作启示?

【提示】此活动是上一活动的延续与升格,目的在于了解写景散文线索

设置的特点与功用。《故都的秋》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总分结构,抓住“清、

静、悲凉”这一总纲带动全文的景物;《荷塘月色》则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的虚实结合,在“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的对比中,体

悟两种不同的景象。注意:《荷塘月色》中,“荷塘月色”和“采莲嬉游”

两种景象对应的,正是冷、静、独处和热闹、群居。朱自清显然更爱的是前

者。

三、走进作者,完成任务二

活动三:如果让郁达夫写作《荷塘月色》、朱自清创作《故都的秋》,

是否依旧会这样选景、抒情?请结合你对两位作者的认知作简要分析。

【补充材料】

郁达夫三岁丧父,十七岁便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

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这种坎坷经历,形成了他多愁抑郁的性格特征,

激发了他浓烈的爱国情怀。1930年,他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受到

白色恐怖的威胁。1922-1934年间,辗转于上海、杭州、北京,居无定所,

期间他的儿子龙儿因病去世。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和民族命运的感悟。

朱自清,原名自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勉励自己,坚守节操,

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以自清乎”中的“自

清”二字自勉,改名朱自清。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当时,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

罩中国大地,面对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无能为力,陷入苦闷与彷

徨之中。

生活上,他和妻子养育了6个孩子,家庭负担极重。最小的儿子病逝,

妻子积劳成疾,1928年检查出肺病,肺上烂了两个大洞,在1929年去世。

1948年3月,朱自清因为长期吃不饱胃病复发,体重不到40公斤,可他为

了维护中国人的气节,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了美国带有侮辱性援助的面

粉,最后在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

【提示】此活动建立在对两位作者拥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前提下。可能多

数学生不熟悉郁达夫,但对朱自清不陌生。开展活动时,可将朱自清《春》

和郁达夫《故都的秋》进行对比分析。两文均描绘了五幅图画,朱自清立足

于宏观景象,所写景物以暖色调为主,致力于呈现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

特征,传递的是昂扬乐观的情感;郁达夫立足于细微物象,呈现冷色调的景

致,体现的是极端个性化的、具有鲜明的“颓废”色彩的情感。

活动四:《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感叹“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

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

文字特别多”。从这句话中,你能够捕捉到哪些写作信息?《荷塘月色》中

有没有此种“颓废”?

【提示】此句属于典型的强加因果。“颓废色彩”和“颂赞秋”之间并

无必然的逻辑关联,而且“颂赞”的对象也极少指向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