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资料 .pdfVIP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资料 .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

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彭金辉、干勇、华一新、赵昆渝、易健宏

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二○一二年十月十日

一、项目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多

元化,工程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

型”人才,还需要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

视野宽广的“研究型”人才。因此,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应用型”

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

需要。冶金与材料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58年办学积淀形成的特色优势学

科,具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

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

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

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

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6项,国家发明专利306

项;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0540余人、硕士3120余人、博士230余人,已培养的

毕业生中涌现出徐祖耀、殷之文、张国成、戴永年4位院士,3位省部级领导,

32位地厅级领导、100余位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

本成果立足学科群体优势,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布局特色,与钢铁研

究总院合作,建立学科与专业互促机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

重个性、广视野、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

“多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国际化合作”的多元化培养体

系,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重大需求。

二、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1成果主要内容

(1)多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以“应用型”和“研究型”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和冶金材

料行业的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

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四年不断

线,构建了“校企联合、校际交流、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多学科交叉,构建了以金属产业链为主线的“大学科”教学平台

依托冶金与材料学科的优势,加强与矿业、环境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汇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注重学科建设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构建了以“资源—冶金—加工—材料”金属产业链为主线的“大学科”教

学平台,以适应人才多元化培养的需要。形成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

与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3个特色专业方向;构建了体现学科交叉、

涵盖10个课程模块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体现学科优势和专业特

色的教材和专著;借助学科建设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着力协同创新,

搭建了“综合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

教学与科研互促机制,建立了一支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3)多方位协同,打通“研究型”人才的校-院联合培养渠道

与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等单位进行多方位协同,践

行校-院之间人才与知识双向迁移,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选拔、导

师选派、科研课题、考核评价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合作,以院所参与培

养过程和学生参与院所科研项目的“双向参与”为途径,通过“大师引领、

大平台支撑、大项目引导”的培养方式,打通“研究型”人才校-院联合培

养渠道。

(4)国际化合作,构建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立足本学科与国外建立的广泛联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

立国际化的教学与研究平台,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与美国、法国、澳大

利亚等国家联合培养各层次学生;发挥区域优势,开拓东盟教育市场,招

收越南、老挝等国家的留学生,构建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开放式国际化办

学模式。

2.2创新点

(1)构建了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共性培养向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多元化培养转变,依托学科优势,确立“应用型”和

“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分流

文档评论(0)

130****67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