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玉林中学高2022级11月诊断性评价试题(数学试卷版).docx

成都市玉林中学高2022级11月诊断性评价试题(数学试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成都市玉林中学高2022级11月诊断性评价试题

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彭晓夏周翔审题:高三备课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A.B.C. D.

2.已知平行四边形,点,分别是,的中点(如图所示),设,,则等于(????)

?A. B. C. D.

3.已知,则“”是“”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则=

A. B. C. D.

5.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A. B.

C. D.

6.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且△的面积,则△周长的最大值是(????)

A. B. C. D.

8.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不同的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设向量,,则(????)

A.B.与的夹角为C.与共线 D.

10.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B.函数在上单调递增C.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该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的图象

11.已知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图象与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B.的图象与的图象没有公切线

C有极大值,且极大值点D.当时,恒成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的值是.

13.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取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与.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且,则塔高为

14.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设函数.

(1)求的单调递减区间;

(2)在中,若,,求△的外接圆的面积.

16.某校为了解学生课间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随机抽取60名男生和60名女生,通过调查得到如下数据:60名女生中有10人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60名男生中有20人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1)请补全列联表,试根据小概率值的独立性检验,判断性别与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是否有关联;

课间不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

合计

合计

(2)以样本的频率作为概率的值,在全校的学生中任取4人,记其中课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数学期望和方差.附:,其中

附表:

0.1

0.05

0.01

0.005

0.001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17.如图的多面体是由一个直四棱柱被平面所截后得到的,其中,,.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18.已知点F为抛物线E:()的焦点,点P(?3,2),,若过点P作直线与抛物线E顺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C.

(1)求抛物线E的标准方程;

(2)求证:直线BC过定点;

(3)若直线BC所过定点为点Q,△QAB,△PBC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的取值范围

19.若函数在定义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数,同时满足,且在点处的切线斜率相同,则称为“切合函数”

(1)证明:为“切合函数”;

(2)若为“切合函数”,并设满足条件的两个数为.

(ⅰ)求证:;

(ⅱ)求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ht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