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5页共NUMPAGES7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开皇年间,隋文帝接受秘书监牛弘“天下不可马上治之”的奏议,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赐缣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隋文帝这一举措()

A.促成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B.顺应了拨乱兴治的需要

C.推动了雕版印刷的繁盛

D.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

答案:B

解析:隋文帝实行文治,收集和整理图书,顺应了隋朝初年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科举制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创制的,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收集整理图书,而不是大规模印刷书籍,故C项错误;隋文帝整理图书的举措不能打击门阀士族的统治,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

答案:C

3.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汉武帝时期太仓的粮食是粟,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和粟。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答案:B

解析:粟主要种植于北方,水稻主要种植于南方,汉武帝和唐玄宗时期的国家政治中心都位于北方,政府储粮由单纯的粟到粟和稻米相结合,说明南方的稻米大量运输到北方,体现了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故选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排除A项;粟和稻不是洲际物种交流,排除C项;均田制的实施与粟和稻的储备无关,排除D项。

4.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官僚体制的形成

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才,抛开偏见和歧视,唯才是举,体现了统治集团治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官僚体制的形成,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用人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情况,故排除D项。

5.684年,武则天曾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说明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题干材料“‘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体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

6.元朝汤垕在《画鉴》中描述下图时写道:“画太宗坐步辇上……曲眉丰颊,神采如生……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该图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步辇图》

A.唐王朝与吐蕃和亲

B.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可汗

C.新罗与唐朝交往密切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画太宗坐步辇上……后有赞普使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故A项正确。

7.下面为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答案:C

解析: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方式多样,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和册封,这说明唐朝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C项正确;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主要目的是维护疆域稳定,排除A项;战争只是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方式之一,排除B项;D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8.《新唐书》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方镇”指的是藩镇,反映了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可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宦官专权的形势,排除D项。

9.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