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评点文章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2.感受古代散文的真情和理趣。

3.探讨归隐文化观念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相关评点)(北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一、赏自然之景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山川、草木、菊、孤松、鸟、云等

在人们生活中平平淡淡不起眼的东西。这些虽平常却又独特的自然意象同时体现了诗人鲜明

的人格特征,传达着诗人的自由思想。

问题探究1:请仔细品读以下句子,思考他们是如何传递作者的情感的。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舟:自由的象征。“遥遥”和“飘飘”两个叠词,表现出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

舒畅;

“问征夫”想知道知回家的路还有多远、“恨晨光”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

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归家的

迫切。这种期待和欣悦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隐士住处。突出所居之人远离喧嚣官场,超脱高洁。“松菊犹存”之“松和菊”

都是高洁坚贞的象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松竹梅菊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自然就引发对人

的高洁品性的联想,这两句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

不早谋归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这两句更是富有象征性。这个云和鸟与作者何其相似,无心而终出,倦飞而知还,我不

也是如此吗?现在终究还是辞官归来了。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

(相关评点)宋人叶梦得在他的《避暑录话》有这样的评点:“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

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

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相关评点)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对这两句这样评论到:“闵晋祚之将终,深

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

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

小结:

(相关评点)苏轼评价陶渊明诗文语言的特点是“外枯而中膏(《东坡题跋》)”,“癯而

实腴”(《与苏辙书》)。

古往今来,诗人们都喜欢描摹自然山水,汉魏时,人们注重景物的寓意,而不会欣赏景

物的自然之美,显得比较刻意;到了谢灵运才把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观赏,多以山

水景物关照内心感悟,客观地描山摹水;而陶渊明与前人的本质不同在于主体是以回归的心

态主动融入自然,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灵魂已与自然化为一体,是主观意趣的表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春天到来,草木茂盛,

水流细微,登上高山放声长啸,傍着清流吟咏诗篇。

陶渊明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他对山水草木均赋予真情,看似平淡无华却又诗意盎然,

仿佛就是出于胸中的一片天地。语言极其简单平淡,但却内蕴丰富,臻至于化境。

类似这样的景物,在陶渊明的笔下还有很多,大家在品读的时候要注意平凡、平淡的事

物下,作者流露出的自然深情。

二、品自然之情

(相关评点)“渊明这篇文,把他求官弃官的事实始末和动机赤裸裸照写出来,一毫掩

饰也没有,这样的人,才是‘真人’,这样的文艺才是‘真文艺’。”

——梁启超

问题探究2:田园生活真的像陶渊明笔下那边美好吗?别的不说,之前在序言中提到的

那些生活上的困窘该如何解决和面对呢?

(补充资料)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

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与子俨等疏》

小结:

(相关评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