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作文“握好麦克风,实现有效沟通”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今,社交媒体空前发达,人们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各种观点。然而,在这看似“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沟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当今社会“如何在网络上实现有效沟通”。网络是公共社交平台,人人都能在网络上自由表达,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应从辩证的角度思考,有网络言论自由就要有网络限制。
逐句解读材料
在现实性与时效性方面,社交媒体是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信息传播的便捷以及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深入思考。
①如今,社交媒体空前发达,人们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各种观点。
②在这看似“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沟通?
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第一句,包含网络的双向性
网络的正向作用:“轻松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可以理解为社交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便捷性,可以体现一定的正向作用,如:
纾解情绪,通过网络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让情绪及时纾解,心结及时打开。
体现价值,积极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网络人,不受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可以是学习心得,可以是美食美景……,让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
张扬个性,释放创意,书写属于自己专属网络个性名片,在网络世界脱颖而出。
网络的负面作用:人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发声。但“键盘侠”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也不得不让人警惕。
综合:网络空间不是不法之地。网络文明,人人受益;网络污浊,人人受害。所以网民要理性发声,多输出正能量,方能达到有效沟通。
第二句,思考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结合新时代青年的身份,思考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让网络空间清朗文明,成为有爱、温暖和正能量的汇聚地。
第三句,体现媒介素养
体现文中有我,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依据材料:考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
如:
1.虽然有了发声的渠道,但可能存在信息片面、观点偏激、交流肤浅等情况,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2.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突破障碍,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例如,可以强调要打破“信息茧房”,避免只接触自己感兴趣或认同的信息,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
3.论述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的要素,如理性表达、尊重他人、深入交流等
4.还可以探讨社交媒体时代下,个体应如何提升沟通能力,促进信息的真实、全面传播等。
参考立意
(1)打破沟通障碍,实现有效交流。
(2)理性发声持主见,真诚倾听促交流。
(3)超越“信息茧房”,拥抱有效沟通。
(4)回归交流本质,拒绝社交“伪沟通”
特别提示
虽说议论文通常的写作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应是写作地主体。但凡事得因材料而异,本次作文根据写作材料,恰恰“怎么做”该是作的核心,在阐述怎么做的过程中可以论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背景信息无须言及太多。
就像2024年高考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你只需回答“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问题到底变多变少”即可。
存在问题
分不清材料的主次,本末倒置,把背景信息当成材料核心大谈特谈,无视或很少谈及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如:
网络暴力不可取,文明上网靠大家。
网络交往需理性
理性上网,文明言行
精彩标题及语段
精彩标题
《用好麦克风,坦诚促交流》
《超越信息茧房,拥抱有效沟通》
《回归交流本质,促成有效沟通》
《理性发声持主见,真诚倾听促交流》
《理性使用麦克风,小心网络回旋镖》
《启沟通之钥开有效之门》
《扬网络之帆驾沟通之船》
《何方?一腔真情自畅通》
精彩语段
1.人总是会因无知而变得偏颇和狭隘。井底之蛙无法判断外界天地,踟蹰于半亩方塘被困于一隅,其自身的局限性便昭示其发声的不恰当不可行。高居象牙塔的人隔绝了外界之音,固执己见,也无法发声号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察纳雅言,方能理性发声,为不公发声、为谬误掩藏下的真理发声。
2.以品德为指引,以实践为宗旨,我们当创造更多优质内容,丰
文档评论(0)